形容有花有树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有花有树的成语:百年不遇、百花争艳、百花齐放、草木萧疏、倡条冶叶、尺树寸泓、触目皆是、大海捞针、灯火辉煌、婀娜多姿、纷红骇绿、浮花浪蕊、黑灯瞎火、花团锦簇、花天酒地、花好月圆、花枝招展、花红柳绿、花花绿绿、昏天黑地、火树银花、火树琪花、…
  • 百花齐放

    百花齐放[ bǎi huā qí fàng ]

    解释:形容百花盛开,丰富多彩。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。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。

   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,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。”

  • 百年不遇

    百年不遇[ bǎi nián bù yù ]

    解释: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。形容很少见到过或少有的机会。

    出处: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三幕:“不是要开大会吗?百年不遇的事,我歇半天工,好开会去。”

  • 触目皆是

    触目皆是[ chù mù jiē shì ]

    解释:触目:接触到视线。眼睛所看到的地方,到处都是。

    出处:唐·朱敬则《五等论》:“故魏太祖曰:‘若使无孤,天下几人称帝,几人称王!’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。”

  • 草木萧疏

    草木萧疏[ cǎo mù xiāo shū ]

    解释:萧疏:冷落,稀稀落落。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。形容深秋景象。

    出处:《晋祠》:“春日黄花满山,径幽香远;秋来草木萧疏,天高水清。”

  • 灯火辉煌

    灯火辉煌[ dēng huǒ huī huáng ]

    解释: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。

    出处: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理宗皇帝游苑,登凤凰山,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,一片光明。”

  • 婀娜多姿

    婀娜多姿[ ē nuó duō zī ]

    解释: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。

    出处:古乐府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四角龙幡,婀娜多姿随风传。”

  • 纷红骇绿

    纷红骇绿[ fēn hóng hài lǜ ]

    解释:纷:纷披;红:指红花;骇:散乱;绿:指绿叶。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。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。

    出处:唐·柳宗元《袁空渴记》:“每风自四山而下,振动大木,掩苒众草,给红骇绿,蓊郁香气。”

  • 浮花浪蕊

    浮花浪蕊[ fú huā làng ruǐ ]

    解释:指寻常的花草。比喻轻浮的人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杏花》诗:“浮花浪蕊镇长有,才开还落瘴雾中。”

  • 黑灯瞎火

    黑灯瞎火[ hēi dēng xiā huǒ ]

    解释:形容黑暗没有灯光。

    出处:端木蕻良《科尔沁旗草原》:“呵,你这个时候,走什么,黑灯瞎火的。”

  • 花好月圆

    花好月圆[ huā hǎo yuè yuán ]

    解释:花儿正盛开,月亮正圆满。比喻美好圆满。多用于祝贺人新婚。

    出处:宋·晁端礼《行香子》词:“莫思身外,且斗樽前,原花长好,人长健,月长圆。”

  • 花红柳绿

    花红柳绿[ huā hóng liǔ lǜ ]

    解释:红红的花,绿绿的柳条。形容颜色鲜艳纷繁

    出处:五代·前蜀·魏承班《生查子》词:“花红柳绿间晴空。”

  • 花团锦簇

    花团锦簇[ huā tuán jǐn cù ]

    解释:锦:有文彩的丝织品;簇:丛聚。形容五彩缤纷,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。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七:“自余是什么亲拟,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,……。若无恁么事,饶你攒花簇锦,亦无用处。”

  • 花枝招展

    花枝招展[ huā zhī zhāo zhǎn ]

    解释:招展:迎风摆动的样子。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二回:“袭人等捧过茶来,才吃了一口,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。”

  • 昏天黑地

    昏天黑地[ hūn tiān hēi dì ]

    解释:形容天色昏暗。也比喻社会黑暗混乱。

    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真乃是慌不择路,赶了几日旱路,又搭船走,昏天黑地,一直走到浙江乌镇地方。”

  • 火树银花

    火树银花[ huǒ shù yín huā ]

    解释:火树:火红的树,指树上挂满灯彩;银花:银白色的花,指灯光雪亮。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。

    出处:唐·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尽桥铁锁开。”

形容有花有树的词语(1个)

  • 三十六计中国古代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。约成书于明、清之际。分胜战计、敌战计、攻战计、混战计、并战计、败战计六套计谋,每套又分六计,全书共三十六计。每计由解语和按语两部分组成:解语多引用兵法和《易经》;按语是对解语的阐释,引用战例参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