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一个人不知好坏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一个人不知好坏的成语:不知好歹、不识好歹、不识泰山、大水冲了龙王庙、黑白不分、是非不分、有眼无珠、有眼不识泰山1、不知好歹【解释】不知道好坏。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。【出处】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六回:“三老道:‘你这猴子,不知好歹…
  • 不知好歹

    不知好歹[ bù zhī hǎo dǎi ]

    解释:不知道好坏。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六回:“三老道:‘你这猴子,不知好歹。那果子一闻,活三百六十岁;吃一个,活四万七千年;叫做“万寿草还丹”。’”

  • 不识好歹

    不识好歹[ bù shí hǎo dǎi ]

    解释:不知好坏。指愚蠢,缺乏识别能力。

    出处: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[九阿姐]方才告诉我许多话,说你不识好歹,放着鹅毛不知轻,顶着磨子不知重,心下好生不悦。”

  • 大水冲了龙王庙

    大水冲了龙王庙[ dà shuǐ chōng le lóng wáng miào ]

    解释:比喻本是自己人,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七回:“大水冲了龙王庙,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咧!”

  • 有眼不识泰山

    有眼不识泰山[ 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 ]

    解释:虽有眼睛,却不认识泰山。比喻见闻太窄,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。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”

  • 不识泰山

    不识泰山[ bù shí tài shān ]

    解释:不认识泰山。比喻见闻太窄,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。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”

  • 有眼无珠

    有眼无珠[ yǒu yǎn wú zhū ]

    解释:珠:眼珠。没长眼珠子。用来责骂人瞎了眼,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一折:“常言道,贤者自贤,愚者自愚,就似那薰莸般各别难同处,怎比你有眼却无珠。”

  • 黑白不分

    黑白不分[ hēi bái bù fēn ]

    解释:黑白:黑色和白色,比喻是非、善恶。把黑的说成白的,将白的说成黑的。比喻故意颠倒是非,制造混乱

    出处:赵树理《李家庄的变迁》:“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,一个小毛的申明,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。”

  • 是非不分

    是非不分[ shì fēi bù fēn ]

    解释: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

    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正领而诵之,此见是非之分不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