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找鱼的动作成语

更新:
形容找鱼的动作成语:放长线钓大鱼、焚林而猎、焚林而田、釜底游鱼、釜中生鱼、釜中游鱼、纲举目张、沽名钓誉、骨鲠在喉、贯鱼之次、涸泽而渔、涸辙之鲋、河鱼腹疾、浑水摸鱼、混水摸鱼、及宾有鱼、鸡头鱼刺、竭泽而渔、竭泽焚薮、鲸吸牛饮、枯鱼之肆、枯鱼衔…
  • 鸡头鱼刺

    鸡头鱼刺[ jī tóu yú cì ]

    解释: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。

  • 及宾有鱼

    及宾有鱼[ jí bīn yoǔ yú ]

    解释:用别人的鱼请客。比喻借机培植私人势力。

    出处:《周易·姤》:“包有鱼,义不及宾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有他人之物,于义不可及宾也。”

  • 竭泽而渔

    竭泽而渔[ jié zé ér yú ]

    解释:掏干了水塘捉鱼。比喻取之不留余地,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远打算。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明年无鱼。”

  • 竭泽焚薮

    竭泽焚薮[ jié zé fén sǒu ]

    解释:竭:排水。薮:指草野。排干池水捕鱼,烧光草野捉兽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,只顾眼前利益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,而明年无鱼;焚薮而田,岂不获可,而明年无兽。诈伪之道,虽今偷可,后将无复,非长术也。”

  • 鲸吸牛饮

    鲸吸牛饮[ jīng xī niú yǐn ]

    解释:鲸吸:像鲸鱼吸水一样。如鲸吸百川,似牛饮池水。比喻放量狂饮。

    出处: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四卷:“桀为酒池,可以运舟,糟丘足以道望十里,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。” 唐·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饮如长鲸吸百川。:

  • 枯鱼衔索

    枯鱼衔索[ kū yú xián suǒ ]

    解释:穿在绳上的干鱼。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。

    出处: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枯鱼衔索,几何不蠹?”

  • 枯鱼之肆

    枯鱼之肆[ kū yú zhī sì ]

    解释:比喻无法挽救的绝境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,君乃此言,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矣。”

  • 鳞次栉比

    鳞次栉比[ lín cì zhì bǐ ]

    解释:栉:梳篦的总称。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。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。

    出处:《诗·周颂·良耜》:“穫之挃挃。积之粟粟。其崇如墉,其比如栉,以开百室。”南朝宋·鲍照《咏史》诗:“京城十二衢,飞甍各鳞次。”

  • 临渊羡鱼

    临渊羡鱼[ lín yuān xiàn yú ]

    解释: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,不如回家去结网。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,对事情毫无好处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临河而羡鱼,不如归家结网。”《汉书·董仲书传》:“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。”

  • 鲁鱼帝虎

    鲁鱼帝虎[ lǔ yú dì hǔ ]

    解释:指文字传抄错误。

    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谚云:‘书三写,鱼成鲁,帝成虎。’”

  • 鲁鱼亥豕

    鲁鱼亥豕[ lǔ yú hài shǐ ]

    解释:把“鲁”字错成“鱼”字,把“亥”字错成“豕”字。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。

    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谚云:‘书三写,鱼成鲁,帝成虎。’”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:“有读史记者曰:‘晋师三豕涉河。’子夏曰:‘非也,是己亥也。夫己与三相近,豕与亥相似。’”

  • 鱼跃龙门

    鱼跃龙门[ yú yuè lóng mén ]

    解释: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辛氏三秦记》:“河津一名龙门,禹凿山开门,阔一里馀,黄河自中流下,而岸不通车马。每逢春之际,有黄鲤鱼逆流而上,得过者便化为龙。”唐·元弼有《鱼跃龙门赋》。

  • 漏网之鱼

    漏网之鱼[ lòu wǎng zhī yú ]

    解释: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酷吏列传序》:“网漏于吞舟之鱼。”

  • 釜中生鱼

    釜中生鱼[ fǔ zhōng shēng yú ]

    解释:比喻生活困难,断炊已久。

    出处:金·元好问《寄西溪相禅师》诗:“门堪罗雀仍未害,釜欲生鱼当奈何。”

  • 鲤鱼跳龙门

    鲤鱼跳龙门[ lǐ yú tiào lóng mén ]

    解释: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,就会变化成龙。比喻中举、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。也比喻逆流前进,奋发向上。

    出处:《埤雅·释鱼》:“俗说鱼跃龙门,过而为龙,唯鲤或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