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全不以为然的成语

更新:
完全不以为然的成语:不以为然、不敢苟同、嗤之以鼻、理所当然、无动于衷、置若罔闻、五体投地1、理所当然【解释】按道理应当这样。【出处】隋·王通《文中子·魏相篇》:“非辩也,理当然耳。”【例句】善者福而恶者祸,理所当然。(明·赵弼《续东窗事犯传…
  • 理所当然

    理所当然[ lǐ suǒ dāng rán ]

    解释:按道理应当这样。

    出处:隋·王通《文中子·魏相篇》:“非辩也,理当然耳。”

  • 无动于衷

    无动于衷[ wú dòng yú zhōng ]

    解释:衷:内心。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。指对应该关心、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,置之不理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以至顶到如今,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,他见也好,不见也好,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。”

  • 五体投地

    五体投地[ wǔ tǐ tóu dì ]

    解释:两手、两膝和头一起着地。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。比喻佩服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三国》:“致敬之式,其仪九等:一、发言慰问,二、俯首示敬,三、举手高揖,四、合掌平拱,五、屈膝,六、长跪,七、手膝踞地,八、五轮俱屈,九、五体投地。”

  • 置若罔闻

    置若罔闻[ zhì ruò wǎng wén ]

    解释:置:放,摆;若:好象。放在一边,好象没有听见似的。指不予理睬。

    出处:明 朱国祯《涌幢小品》:“当中书言时,沈宜厉声力折,只因心中恼他,置若罔闻。”

  • 不以为然

    不以为然[ bù yǐ wéi rán ]

    解释:然:是,对。不认为是对的。表示不同意或否定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再乞罢详定役法状》:“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,只当招募,不当定差,执政不以为然。”

  • 不敢苟同

    不敢苟同[ bù gǎn gǒu tóng ]

    解释:苟:苟且。不敢随便地同事。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。

    出处: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

  • 嗤之以鼻

    嗤之以鼻[ chī zhī yǐ bí ]

    解释:嗤:讥笑。用鼻子吭声冷笑。表示轻蔑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樊宏传》:“尝欲作器物,先种梓漆,时人嗤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