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有极高境界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有极高境界的成语:八窗玲珑、百丈竿头、保境安民、别有天地、别有天地非人间、不同流俗、不死不生、不食人间烟火、蝉蜕蛇解、蝉蜕龙变、超世拔俗、超凡入圣、超凡脱俗、超神入化、出凡入胜、出尘之想、出神入化、大雅之堂、登高望远、归全返真、归全反真…
  • 安居乐业

    安居乐业[ ān jū lè yè ]

    解释:安:安定;乐:喜爱,愉快;业:职业。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。

    出处:《老子》:“民各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俗,乐其业,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《汉书·货殖列传》“各安其居而乐其业,甘其食而美其服。”

  • 百丈竿头

    百丈竿头[ bǎi zhàng gān tóu ]

    解释:佛教语,百丈高的竿子,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景岑禅师》:“百丈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”

  • 出神入化

    出神入化[ chū shén rù huà ]

    解释:神、化:指神妙的境域。极其高超的境界。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我不曾出声,他连忙答应。金圣叹:‘真正出神入化之笔’。”

  • 登峰造极

    登峰造极[ dēng fēng zào jí ]

    解释:登:上;峰:山顶;造:到达;极:最高点。比喻学问、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?然陶练之功,尚不可诬。”

  • 登高望远

    登高望远[ dēng gāo wàng yuǎn ]

    解释:登上高处,看得更远。也比喻思想境界高,目光远大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顺说》:“顺风而呼,声不加疾也,际高而望,目不加明也,所因便也。”

  • 归全反真

    归全反真[ guī quán fǎn zhēn ]

    解释:回归到完善的、原本的境界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》:“无室家累,无子孙忧,屈伸宠辱,委顺而已,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,以至于归全反真,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?信矣!”

  • 喝西北风

    喝西北风[ hē xī běi fēng ]

    解释:指没有东西吃。

    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1回:“叫我们管山吃山,管水吃水,都像你这一毛不拔,我们喝西北风。”

  • 恍如梦境

    恍如梦境[ huǎng rú mèng jìng ]

    解释:好象是在梦里一样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张鸿渐》:“两相惊喜,握手入帷。见儿卧床上,慨然曰:‘我去时儿才及膝,今身长如许矣!’夫妇依倚,恍如梦寐。”

  • 灰身灭智

    灰身灭智[ huī shēn miè zhì ]

    解释:佛教语。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,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。

    出处:隋·智顗《四教仪》:“若灰身灭智,名无余涅槃。”

  • 灰身泯智

    灰身泯智[ huī shēn mǐn zhì ]

    解释:佛教语。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,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。同“灰身灭智”。

    出处:明·智旭《教观纲宗》:“若灰身泯智,名无余涅盘。”

  • 渐入佳境

    渐入佳境[ jiàn rù jiā jìng ]

    解释: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,从上到下,越吃越甜。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:“恺之每食甘遮,恒自尾至本,人或怪之。云:‘渐入佳境。’”

  • 金丹换骨

    金丹换骨[ jīn dān huàn gǔ ]

    解释:比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。

    出处:宋·陆游《夜吟》诗:“六十余年妄学诗,工夫深处独心知。夜来一笑寒灯下,始是金丹换骨时。”钱仲联校注:“金丹换骨云者,盖以喻学诗工夫由渐修而入顿悟之境界。”

  • 冷暖自知

    冷暖自知[ lěng nuǎn zì zhī ]

    解释:水的冷暖,饮者自知。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。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,只有自己知道。

    出处:唐·善无畏《大日经疏》卷十二:“如饮水者,冷热自知。”

  • 六根清净

    六根清净[ liù gēn qīng jìng ]

    解释:六根:佛家语,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。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。

    出处:隋·隋炀帝《宝台经藏愿文》:“五种法师,俱得六根清净。”

  • 漫无止境

    漫无止境[ màn wú zhǐ jìng ]

    解释: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。

形容有极高境界的词语(5个)

  • 出尘之想尘:世俗。超出世俗之外的思想境界。也形容诗文字画的意境、风格不同流俗。
  • 口称三昧佛教用语。指专心念诵佛经而达到拔除杂念、心神平静的境界。
  • 名利之境境:场所。名和利的场所。指官场。
  • 濠上观鱼庄子与惠施在濠水边上看鱼,对鱼之乐是否可知进行辩论。比喻悠闲自得和超凡脱俗的情趣和精神境界。
  • 纪渻木鸡纪渻:人名。纪渻养的斗鸡,看上去就象一只木鸡。比喻一个人的修养超过了一般人的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