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说反话嘲讽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说反话嘲讽的成语:半推半就、不闻不问、口不应心、口是心非、目瞪口呆、声东击西、心不应口、心口不一、言不由中、言不由衷、言行不一、言行相诡、欲擒故纵、指桑骂槐1、口不应心【解释】应:符合。心口不一致。【出处】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八:“…
  • 口不应心

    口不应心[ kǒu bù yìng xīn ]

    解释:应:符合。心口不一致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八:“官人,你昨夜恁般说了,却又口不应心,做下那事!”

  • 声东击西

    声东击西[ shēng dōng jī xī ]

    解释:声:声张。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,实际上却攻打西边。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故用兵之道,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,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,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,将欲西而示之以东,……”唐·杜佑《通典·兵六》说:“声言击东,其实击西。”

  • 心不应口

    心不应口[ xīn bù yīng kǒu ]

    解释: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。指为人虚伪。

    出处:明·杨德芳《步步娇·闺怨》曲:“恨他心不应口,把欢娱翻成僝僽。情儿泛泛,浑如江水流。”

  • 心口不一

    心口不一[ xīn kǒu bù yī ]

    解释: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。形容人的虚伪、诡诈。

    出处: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八十二回:“我是这们个直性子,希罕就说希罕,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。”

  • 言不由衷

    言不由衷[ yán bù yóu zhōng ]

    解释:由:从;衷:内心。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,即说的不是真心话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 “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”杨伯峻注:“人言为信,中同衷。”

  • 言行不一

    言行不一[ yán xíng bù yī ]

    解释:说的是一套,做的又是另外一套。

    出处:《逸周书 官人》:“言行不类相似,始终相悖。”

  • 言行相诡

    言行相诡[ yán xíng xiāng guǐ ]

    解释:诡:违反,违背。说的和做的相违背。指言行不一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淫辞》:“言行相诡,不祥莫大焉。”

  • 言不由中

    言不由中[ yán bù yóu zhōng ]

    解释:指心口不一致。同“言不由衷”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贾奉雉》:“实相告:此言不由中,转瞬即去,便受夏楚,不能复忆之也。”

  • 指桑骂槐

    指桑骂槐[ zhǐ sāng mà huái ]

    解释:指着桑树骂槐树。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,实际上是骂那个人。

    出处:他每日边指桑树骂槐树,百般称快。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六十二回

  • 半推半就

    半推半就[ bàn tuī bàn jiù ]

    解释:推:抵拒,推托;就:靠拢,迎上去。一面推辞,一面靠拢上去。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半推半就,又惊又爱,檀口揾香腮。”

  • 不闻不问

    不闻不问[ bù wén bù wèn ]

    解释:闻:听。人家说的不听,也不主动去问。形容对事情不关心。

    出处: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,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,竟如‘槁木死灰’一般,一概不问不闻,惟知侍亲养子。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

  • 目瞪口呆

    目瞪口呆[ mù dèng kǒu dāi ]

    解释: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

  • 欲擒故纵

    欲擒故纵[ yù qín gù zòng ]

    解释:擒:捉;纵:放。故意先放开他,使他放松戒备,充分暴露,然后再把他捉住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十回:“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,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,然后许其成事。”

  • 口是心非

    口是心非[ kǒu shì xīn fēi ]

    解释:嘴里说得很好,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
    出处: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汉·桓谭《新论·辨惑》:“如非其人,口是而心非者,虽寸断支解,而道犹不出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