贬义成语

  • 不可名状

    不可名状[ bù kě míng zhuàng ]

    解释:名:用言语说出;状:描绘,形容。无法用语言来形容。

    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四章:“绳绳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,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。”晋·葛洪《神仙记·王远》:“衣有文采,又非锦绮,光彩耀目,不可名状。”

  • 不可一世

    不可一世[ bù kě yī shì ]

    解释:一世:一时。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。形容目空一切、狂妄自大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补遗》卷一五:“荆公少年,不可一世。”

  • 不留余地

    不留余地[ bù liú yú dì ]

    解释: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。多形容言语、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。

    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一:“此狐眼光如镜,然词锋太利,未免不留余地矣。”

  • 不劳而获

    不劳而获[ bù láo ér huò ]

    解释: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。

    出处:《孔子家语·入官》:“所求于迩,故不劳而得也。”

  • 不了了之

    不了了之[ bù liǎo liǎo zhī ]

    解释:了:了结,结束。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。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,就算完事。

    出处:宋·叶少蕴《避暑录话》卷上:“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,故有‘主司头脑太冬烘,错认颜标是鲁公’之言。人以为戏谈。”

  • 不伦不类

    不伦不类[ bù lún bù lèi ]

    解释:不伦:不同类。既非这一类,又非那一类,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。

    出处:明·吴炳《疗炉羹·絮影》:“眼中人不伦不类,阱中人不伶不俐。”

  • 不牧之地

    不牧之地[ bù mù zhī dì ]

    解释:不能牧养牛马的地。指荒地。

    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论功》:“不牧之地,不羁之民。”

  • 不毛之地

    不毛之地[ bù máo zhī dì ]

    解释: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。形容荒凉、贫瘠。

    出处: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锡(赐)之不毛之地.”

  • 不能自拔

    不能自拔[ bù néng zì bá ]

    解释:拔:摆脱。不能主动地从痛苦、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。

    出处:《宋书·刘义恭传》:“世祖前锋至新亭,劭挟义恭出战,恒录在左右,故不能自拔。”

  • 不求甚解

    不求甚解[ bù qiú shèn jiě ]

    解释:只求知道个大概,不求彻底了解。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、不深入。

    出处:晋·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不慕利,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欣然忘食。”

  • 不正之风

    不正之风[ bù zhèng zhī fēng ]

    解释:不正当的社会风气。

    出处:《抱朴子·辩问》:“移不正之风,易流遁之俗。”

  • 不知好歹

    不知好歹[ bù zhī hǎo dǎi ]

    解释:不知道好坏。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六回:“三老道:‘你这猴子,不知好歹。那果子一闻,活三百六十岁;吃一个,活四万七千年;叫做“万寿草还丹”。’”

  •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

   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[ 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 ]

    解释:形容无耻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与高司谏书》:“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,出入朝中称谏官,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。”

  • 不知深浅

    不知深浅[ bù zhī shēn qiǎn ]

    解释: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。

    出处:抑且水荡坡塘,不知深浅。 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九回

  • 不知世务

    不知世务[ bù zhī shì wù ]

    解释:不知道当代的情势。

    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论儒》:“孟子守旧术,不知世务。”

  • 不着边际

    不着边际[ bù zhuó biān jì ]

    解释:着:接触;边际:边界,边缘。挨不着边儿。多指说话空泛,不接触实际。

    出处:何涛思想:在此不着边际,怎生奈何!我须用自去一遭。 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九回

  • 不足与谋

    不足与谋[ bù zú yǔ móu ]

    解释:与:和。不值得和他商量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竖子不足与谋。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,吾属今为之虏矣。”

  • 布袋里老鸦

    布袋里老鸦[ bù dài lǐ lǎo yā ]

    解释:比喻虽然活着,但象死了一样。

    出处:清·瞿灏《通俗编·禽鱼》:“钦山邃曰:‘布袋里老鸦,虽活如死。”

  • 八难三灾

    八难三灾[ bā nàn sān zāi ]

    解释:比喻小孩生来多病。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小张屠》第三折:“但有些八难三灾,一心斋戒。”

  • 霸道横行

    霸道横行[ bà dào héng xíng ]

    解释:犹言横行霸道。指依仗权势为非作歹。

    出处:清·黄钧宰《金壶浪墨·漕弊》:“及到江南,则玩易官府,欺凌民船,霸道横行,莫敢正视。”

  • 繁文末节

    繁文末节[ fán wén mò jié ]

    解释:文:规定、仪式;节:礼节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仪》:“仪者必又曰: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

  • 百拙千丑

    百拙千丑[ bǎi zhuō qiān chǒu ]

    解释:极言拙劣丑陋。

    出处:宋·晓莹《罗湖野录·辩禅师》:“黄龙鼻下无口,当然所见颟顸,至今百拙千丑。”

  • 百足之虫

    百足之虫[ bǎi zú zhī chóng ]

    解释:百足: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,即马陆。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,虽一时败落,但不会很快彻底垮台。也指某一恶势力被摧垮后余孽尚存。

    出处:明·徐学谟《归有园尘谈》:“吝者自能致富,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;侠者或致破家,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。”

  • 百足之虫,断而不蹶

    百足之虫,断而不蹶[ bǎi zú zhī chóng,duàn ér bù jué ]

    解释: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。同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”。

    出处:唐·马总《意林》卷一:“百足之虫,断而不蹶。”

  • 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

    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[ bǎi zú zhī chóng,zhì duàn bù jué ]

    解释: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。同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”。

    出处:《文选·曹冏〈六代论〉》: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。”李善注引《鲁连子》:“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者,持之者众也。”

  • 百般折磨

    百般折磨[ bǎi bān zhé mó ]

    解释: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、精神上遭受痛苦。

    出处: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·精察二·孟简》:“土豪又叫村里的二十多个妇女……然后揪着她的头发把头往地上碰,百般折磨污辱,包君的妻子本来就瘦弱多病,并且怀有身孕,回到船上就死了。”

  • 百孔千创

    百孔千创[ bǎi kǒng qiān chuāng ]

    解释:比喻困苦不堪。同“百孔千疮”。

    出处:宋·周必大《跋宋运判昞奏稿》:“黎庶凋瘵,百孔千创。”

  • 百结愁肠

    百结愁肠[ bǎi jié chóu cháng ]

    解释:指愁绪如结无法解开。

    出处:宋·蒋兴祖女《减字木兰花·题雄州驿》词:“飞鸿过也,百结愁肠无昼夜。”

  • 百结悬鹑

    百结悬鹑[ bǎi jié xuán chún ]

    解释:比喻衣衫破烂。鹑鸟尾秃,像补缀百结,故云。

    出处:《黑籍冤魂》第二十回:“乞丐身上,破衣褴褛,百结悬鹑,怎抵得住那一天风雪?”

  • 百无所成

    百无所成[ bǎi wú suǒ chéng ]

    解释:犹言一事无成。

    出处:明·王守仁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:“今学者旷废隳惰,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,皆由于志之未立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