唇焦口燥
  • 拼   音

    [ chún jiāo kǒu zào ]
  • 释   义

    焦:干。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。

  • 出   处

    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。”

  • 例   句

  • 近义词

    口干舌燥

  • 用   法

    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费尽口舌

  • 繁   体

    脣焦口燥

唇焦口燥相关查询

唇焦口燥成语接龙

  1. 燥荻枯柴:荻:荻草,似芦苇。干燥的荻草,干枯的柴木。指易燃之物
  2. 凿壁偷光: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。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。
  3. 凿饮耕食:指百姓乐业,天下太平。
  4. 凿龟数策:凿龟:钻灼龟甲,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;数策:数蓍草的茎,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。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。
  5. 造谣生事:制造谣言,挑起事端。
  6. 凿凿有据:凿凿:确实。有确实的证据。
  7. 凿空之论:空泛而没有根据的言论。
  8. 造谣中伤:中伤:攻击和陷害别人。制造谣言,陷害别人。
  9. 早出晚归:早晨出动,晚上归来。
  10. 凿隧入井: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。
  11. 皂白不分:不分黑白,不分是非。
  12. 皂丝麻线:比喻不清不白,关系混乱。
  13. 早占勿药:不用服药而病愈。祝人早日病愈的话。
  14. 澡身浴德:修养身心,使纯洁清白。
  15. 造次颠沛:流离失所,生活困顿。
  16. 造化小儿:造化:指命运;小儿:小子,轻蔑的称呼。这是对于命运的一种风趣说法。
  17. 造谣惑众:制造谣言,迷惑群众。
  18. 遭逢际会:犹言逢遇时机。
  19. 遭遇不偶:指不遇合时机。
  20. 遭际时会:犹言逢遇时机。
  21. 遭劫在数:指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。
  22. 遭遇运会:犹言逢遇时机。同“遭遇际会”。
  23. 遭倾遇祸:遭逢危亡之世而遇祸害。
  24. 糟糠之妻:糟糠: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、米糠等粗劣食物。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。

唇焦口燥的意思焦:干。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。

唇焦口燥类似的成语

  • 口干舌燥

    口干舌燥[ kǒu gān shé zào ]

    解释:燥:干。口舌都干了。形容说话太多。

    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;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
  • 生发未燥

    生发未燥[ shēng fà wèi zào ]

    解释:胎发未干。用以指孩童之时。

    出处:《宋书·索虏传》:“焘大怒,谓奇曰:‘我生头发未燥,便闻河南是我家地。’”

  • 凿壁偷光

    凿壁偷光[ záo bì tōu guāng ]

    解释: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。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。

    出处: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。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
  • 凿饮耕食

    凿饮耕食[ záo yǐn gēng shí ]

    解释:指百姓乐业,天下太平。

    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感虚》:“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,观者曰:‘大哉尧之德也!’击壤者曰:‘吾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尧何等力!’”

  • 凿龟数策

    凿龟数策[ záo guī shǔ cè ]

    解释:凿龟:钻灼龟甲,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;数策:数蓍草的茎,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。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饰邪》:“赵又尝凿龟数策而北伐燕,将劫燕以逆秦,兆曰大吉。”

  • 造谣生事

    造谣生事[ zào yáo shēng shì ]

    解释:制造谣言,挑起事端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尔作言造语,妄称文武。”

  • 凿凿有据

    凿凿有据[ záo záo yǒu jù ]

    解释:凿凿:确实。有确实的证据。

    出处:明·徐宏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》:“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,皆凿凿可据。”

  • 炙冰使燥

    炙冰使燥[ zhì bīng shǐ zào ]

    解释:炙:烤。用火烤冰,想使它干燥。比喻事情办不到。

    出处:《抱朴子·刺骄》:“欲望萧雍济济,后生有武,是犹炙冰使燥,积灰令炽矣。”

  • 哀哀父母

    哀哀父母[ āi āi fù mǔ ]

    解释: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  • 哀梨蒸食

    哀梨蒸食[ āi lí zhēng shí ]

    解释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