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难与共
  • 拼   音

    [ huàn nàn yǔ gòng ]
  • 释   义

   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。指彼此关系密切,利害一致。

  • 出   处

    三国·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,诚与国分形同气,忧患共之者也。”

  • 例   句

    高桂英毕竟是他的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和好帮手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三章)

  • 近义词

    休戚与共同甘共苦同舟共济

  • 反义词

    貌合神离同床异梦

  • 用   法

    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,指彼此关系密切,利害一致

  • 正   音

    难,不能读作“nán”;与,不能读作“yú”。

  • 繁   体

    患難與共

患难与共相关查询

患难与共成语接龙

  1. 共挽鹿车:挽:拉;鹿车:古时的一种小车。旧时称赞夫妻同心,安贫乐道。
  2. 共为唇齿:比喻互相辅助。
  3. 共贯同条:串在同一钱串上,长在同一枝条上。比喻脉络连贯,事理相通。
  4. 共商国是: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
  5. 共枝别干: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。
  6. 共相标榜:标榜:夸耀。彼此之间互相吹嘘、颂扬
  7. 共相唇齿:唇齿:比喻关系密切,互相依存。比喻互相依存,有共同的利害关系
  8. 共存共荣:荣:繁荣。共同存在,共同繁荣。指国与国睦邻友好关系

患难与共的意思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。指彼此关系密切,利害一致。

患难与共类似的成语

  • 甘苦与共

    甘苦与共[ gān kǔ yǔ gòng ]

    解释:甘苦:欢乐和痛苦;与共:共同在一起。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,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。

    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燕王吊死问生,与百姓同其甘苦。”

  • 患难与共

    患难与共[ huàn nàn yǔ gòng ]

    解释: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。指彼此关系密切,利害一致。

    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,诚与国分形同气,忧患共之者也。”

  • 生死与共

    生死与共[ shēng sǐ yǔ gòng ]

    解释:形容情谊极深。

    出处:《深情忆念周伯伯》:“几十年来,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,休戚相关。”

  • 休戚与共

    休戚与共[ xiū qī yǔ gòng ]

    解释:忧喜、福祸彼此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相同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吾与元规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

  • 长颈鸟喙

    长颈鸟喙[ cháng jǐng niǎo huì ]

    解释:喙:鸟的嘴。长颈项,尖嘴巴。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范蠡遂去,自齐遗大夫种书曰:‘蜚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子何不去?”

  • 有福同享,有祸同当

    有福同享,有祸同当[ yǒu fú tóng xiǎng,yǒu huò tóng dāng ]

    解释:指患难与共,和衷共济。同“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”。

    出处:我们约他做攻守同盟,本想彼此提携,有福同享,有祸同当,不料他倒先来沾我们的光了。”

  • 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

    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[ yǒu fú tóng xiǎng,yǒu nàn tóng dāng ]

    解释:幸福共同分享,苦难共同分担。指患难与共,和衷共济。

    出处: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还有一件:从前老爷有过话,是‘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’。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,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、赔了钱,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。”

  • 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

    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[ niǎo jìn gōng cáng,tù sǐ gǒu pēng ]

    解释: 飞鸟打光了,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:野兔捕杀了,猎狗无用,被煮着吃了。比喻事情成功之后,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。

    出处: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蜚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子何不去?”

  • 哀哀父母

    哀哀父母[ āi āi fù mǔ ]

    解释: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  • 哀梨蒸食

    哀梨蒸食[ āi lí zhēng shí ]

    解释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