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
  • 拼   音

    [ 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,ér bù jiàn yú xīn ]
  • 释   义

   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,而看不到一车柴草。比喻只看到小处,看不到大处。

  • 出   处

   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
明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相关查询

明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成语接龙

  1. 薪尽火传:薪:柴。柴虽烧尽,火种仍留传。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,一代代地传下去。
  2. 薪尽火灭:薪:柴火。柴草完了,火也就灭了。比喻死亡
  3. 薪桂米珠:薪:柴草。米贵得像珍珠,柴贵得像桂木。指物价昂贵,人民生活很困难
  4. 薪贵于桂:薪:柴草;桂:桂木。形容物价飞涨。
  5. 薪烬火传:薪:木材。柴虽烧尽,火种仍留传。比喻师生传授,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
  6. 薪桂米金:薪:柴草;桂:木名。把柴草看得像桂木,把粮食看得像金子。比喻生活极度贫苦

明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的意思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,而看不到一车柴草。比喻只看到小处,看不到大处。

明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类似的成语

  • 视而不见

    视而不见[ shì ér bù jiàn ]

    解释: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
  • 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

    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[ shì ér bù jiàn,tīng ér bù wén ]

    解释: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,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。形容不重视,不注意。

    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终日视之而不见,听之而不闻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
  • 杯水舆薪

    杯水舆薪[ bēi shuǐ yú xīn ]

    解释:比喻力量微小,无济于事。同“杯水车薪”。

    出处:宋·曹辅《唐颜文忠公新庙记》:“杯水舆薪,势且莫抗。”

  • 明察秋毫

    明察秋毫[ míng chá qiū háo ]

    解释:明察:看清;秋毫: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。原形容人目光敏锐,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。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
  • 明察秋毫,不见舆薪

    明察秋毫,不见舆薪[ míng chá qiū háo,bù jiàn yú xīn ]

    解释:目光敏锐,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,而看不到一车柴草。比喻为人精明,只看到小节,看不到大处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
  • 秋毫之末

    秋毫之末[ qiū háo zhī mò ]

    解释: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。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”

  • 胸有悬镜

    胸有悬镜[ xiōng yǒu xuán jìng ]

    解释:指能洞察一切,犹如明镜在胸。

    出处:《收获》1981年第1期:“运行人员互相对视了一眼,由衷信服地点着头,这位局长胸有悬镜,明察秋毫。”

  • 不见舆薪

    不见舆薪[ bù jiàn yú xīn ]

    解释:看不见一车柴禾。比喻不下功夫去做

    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”

  • 哀哀父母

    哀哀父母[ āi āi fù mǔ ]

    解释: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  • 哀梨蒸食

    哀梨蒸食[ āi lí zhēng shí ]

    解释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