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虫不可以语冰
  • 拼   音

    [ 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 ]
  • 释   义

   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。

  • 出   处

    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

  • 例   句

    郎如此眼光浅,真是夏虫不可以语冰。(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七)

夏虫不可以语冰相关查询

夏虫不可以语冰成语接龙

  1. 冰洁渊清:犹冰清玉洁。
  2. 冰解的破:冰冻融解,箭靶射中。比喻问题解决,障碍消除。
  3. 冰解壤分:冰冻消融,土壤分解。比喻障碍消除。
  4. 冰天雪窖:形容极为寒冷。
  5. 冰解云散:比喻事物消失瓦解。
  6. 冰壸秋月: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。
  7. 冰魂素魄: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。
  8. 冰清水冷:指冷冷清清。
  9. 冰洁玉清:比喻德行高洁。
  10. 冰清玉粹:比喻德行高洁。
  11. 冰散瓦解: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。
  12. 冰山易倒: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,容易倒塌。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。
  13. 冰消雪释:比喻事物消失瓦解。
  14. 冰消云散:比喻事物消失瓦解。
  15. 冰销雾散:比喻事物消失瓦解。
  16. 冰销叶散:比喻事物消失瓦解。
  17. 冰心一片:冰心:清洁的心。形容性情淡泊,不求名利。
  18. 冰雪严寒:严寒:极度寒冷。冰天雪地,天气寒冷。
  19. 冰消雾散:比喻事物消失瓦解。
  20. 冰寒于水:冰比水冷。比喻学生胜过老师。
  21. 冰清玉润:象冰一样晶莹,如玉一般润泽。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。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。
  22. 冰壶秋月:冰壶:盛水的玉壶,比喻洁白。比喻洁白明净。多指人的品格。
  23. 冰山难靠: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,难于依靠。
  24. 冰魂雪魄:冰、雪:如冰的透明,雪的洁白。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。

夏虫不可以语冰的意思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。

夏虫不可以语冰类似的成语

  • 无万大千

    无万大千[ wú wàn dà qiān ]

    解释:不可以千万计,极言数量之多。

    出处:清·翟灏《通俗编·数目》:“今俗有无万大千语。大千本佛经三千大千。”

  • 惊弦之鸟

    惊弦之鸟[ jīng xián zhī niǎo ]

    解释: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同“惊弓之鸟”。

    出处:齐侯使国佐如师 《榖梁传·成公二年》唐·杨士勋疏:“败军之将,不可以语勇,惊弦之鸟,不可以应弓。”

  • 夏虫朝菌

    夏虫朝菌[ xià chóng zhāo jūn ]

    解释: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,菌类朝生暮死。比喻极短的生命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。”又《逍遥游》:“朝菌不知晦朔。”

  • 夏虫疑冰

    夏虫疑冰[ xià chóng yí bīng ]

    解释:比喻人囿于见闻,知识短浅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

  • 夏虫语冰

    夏虫语冰[ xià chóng yǔ bīng ]

    解释:比喻人囿于见闻,知识短浅。

    出处:语出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

  • 夏虫不可语寒

    夏虫不可语寒[ xià chóng bù kě yǔ hán ]

    解释: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寒冷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

  • 夏虫不可言冰

    夏虫不可言冰[ xià chóng bù kě yán bīng ]

    解释: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

    出处: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回:“夏虫不可言冰,蟪蛄不知春秋。”

  • 夏虫不可语冰

    夏虫不可语冰[ xià chóng bù kě yǔ bīng ]

    解释:语:谈论。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

    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

  • 哀哀父母

    哀哀父母[ āi āi fù mǔ ]

    解释: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  • 哀梨蒸食

    哀梨蒸食[ āi lí zhēng shí ]

    解释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