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镒称铢
  • 拼   音

    [ yǐ yì chēng zhū ]
  • 释   义

    用镒同铢相比,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。

  • 出   处

    《孙子·形》: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,败兵若以铢称镒。”王皙注:“言铢、镒者,以明轻重之至也。”

  • 例   句

  • 近义词

    以铢称镒以铢程镒

  • 用   法

   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  • 繁   体

    以鎰稱銖

以镒称铢相关查询

以镒称铢成语接龙

  1. 铢积寸累:铢:我国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,汉代以一百黍的重量为一铢。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。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。
  2. 铢两分寸:指极少的数量。
  3. 铢两悉称:悉:都;称:相当。形容两者轻重相当,丝毫不差。
  4. 铢累寸积:犹言一点一滴地积累。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。
  5. 铢两相称:形容两者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。
  6. 铢量寸度:形容极精细地衡量、推究。
  7. 铢称寸量:形容极精细地衡量、推究。
  8. 铢寸累积:犹言一点一滴地积累。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。同“铢积寸累”。
  9. 铢铢较量:指极精细地计较衡量。
  10. 铢分毫析:指细微地分析。
  11. 铢铢校量:铢铢:分量极轻。指斤斤计较。
  12. 铢积丝累:犹言一点一滴地积累。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。同“铢积寸累”。
  13. 铢积锱累:犹言一点一滴地积累。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。同“铢积寸累”。
  14. 铢施两较:指一铢一两都斤斤计较。形容非常吝啬。
  15. 铢穪寸量:形容极精细地衡量、推究。 明 唐顺之 《与王龙溪郎中书》:“以尹之所樂者, 堯 舜 之道也,而秪銖穪寸量於一介取予之間,若硜硜小人然者,何也?”
  16. 铢两之奸:铢两:极轻微的分量。比喻极其轻微的事。指轻微的邪恶

以镒称铢的意思用镒同铢相比,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。

以镒称铢类似的成语

  • 以铢称镒

    以铢称镒[ yǐ zhū chēng yì ]

    解释:用铢同镒相比,表示力量极不相称,处于绝对劣势。

    出处:《孙子·形》: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,败兵若以铢称镒。”王皙注:“言铢、镒者,以明轻重之至也。”张预注:“二十两为镒,二十四铢为两。此言有制之兵对无制之兵,轻重不侔也。”

  • 猪卑狗险

    猪卑狗险[ zhū bēi gǒu liǎn ]

    解释:比喻卑鄙阴险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南齐书·卡彬传》:“彬又目禽兽云:‘羊性淫而狠,猪性卑而率,鹅性顽而傲,狗性险而出,皆指斥贵势。’”

  • 猪突豨勇

    猪突豨勇[ zhū tū xī yǒng ]

    解释:豨:野猪。指拼命向前冲,不怕死的人(含贬义)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匈奴侵寇甚,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,名曰猪突豨勇。”

  • 朱轮华毂

    朱轮华毂[ zhū lún huá gǔ ]

    解释:朱、华:形容装饰华丽;毂:车轮中心的圆木。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。比喻显贵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,使驱驰燕、赵郊。”

  • 诸恶莫作

    诸恶莫作[ zhū è mò zuò ]

    解释:诸恶:各种坏事。佛家语,凡是坏事都不要做。旧时用以劝人行善。

    出处:《大般涅槃经》: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。”

  • 朱门绣户

    朱门绣户[ zhū mén xiù hù ]

    解释:朱门:红漆大门;绣户:雕绘华美的门户。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。也借指富贵人家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封三娘》:“娘子朱门绣刻户,妾素无葭莩亲,虑致讥嫌。”

  • 诸子百家

    诸子百家[ zhū zǐ bǎi jiā ]

    解释: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,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廷尉乃言贾生年少,颇通诸子百家之书。文帝召以为博士。”

  • 算尽锱铢

    算尽锱铢[ suàn jìn zī zhū ]

    解释:算:计算;锱铢:旧制1两=4锱,1两=24铢,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。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。指苛敛钱财

    出处: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吴利府》:“尝牟利于主算者,主算者算尽锱铢,其父犹以为未足。”

  • 哀哀父母

    哀哀父母[ āi āi fù mǔ ]

    解释: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
  • 哀梨蒸食

    哀梨蒸食[ āi lí zhēng shí ]

    解释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