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什么四字成语形容音乐

更新:
有什么四字成语形容音乐:巴人下里、八音遏密、北鄙之音、北鄙之声、变徵之声、不堪入耳、不知肉味、吹弹歌舞、鼓吹喧阗、黄钟大吕、回肠荡气、击节叹赏、击节称赏、金鼓喧阗、钧天广乐、龙言凤语、靡靡之音、袅袅余音、轻歌曼舞、穷极要妙、绕梁三日、桑间之…
  • 弹丝品竹

    弹丝品竹[ tán sī pǐn zhú ]

    解释:吹弹乐器,谙熟音乐。

    出处: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开场:“但咱们,虽宦裔,总皆通。弹丝品竹,那堪咏月与嘲风。”明·杨柔胜《玉环记·皋谒延赏》:“尽称我弹丝品竹,沉李浮瓜,此处当追赏。”

  • 宛转悠扬

    宛转悠扬[ wǎn zhuǎn yōu yáng ]

    解释:委宛曲折,也指声音悠扬动听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社戏》:“那声音大概是横笛,宛转悠扬。”

  • 亡国之音

    亡国之音[ wáng guó zhī yīn ]

    解释:原指国家将亡,人民困苦,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,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”又:“桑间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也,其政散,其民流。”《史记·乐书》:“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”

  • 娓娓动听

    娓娓动听[ wěi wěi dòng tīng ]

    解释:形容善于讲话,使人喜欢听。

    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四回:“就把英语来对答,倒也说得清脆悠扬,娓娓动听。”

  • 亡国之声

    亡国之声[ wáng guó zhī shēng ]

    解释:指淫靡的音乐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此亡国之声,不可遂也。”

  • 箫韶九成

    箫韶九成[ xiāo sháo jiǔ chéng ]

    解释:箫韶:虞舜时的乐章;九成:九章。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。

    出处:《尚书·益稷》:“箫韶九成,凤凰来仪。”

  • 一唱三叹

    一唱三叹[ yī chàng sān tàn ]

    解释:一个人领头唱,三个人和着唱。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。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清庙之瑟,朱弦而疏越。一唱而三叹,有遗音者矣。”《荀子·礼论》:“清庙之歌,一倡而三叹也。”

  • 一片宫商

    一片宫商[ yī piàn gōng shāng ]

    解释:宫、商:都是古代五音之一。一片和谐的音乐声。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、悦耳。

    出处: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七:“韦八座岫谓朝贤曰:‘此赋乃一片宫商也。’”

  • 抑扬顿挫

    抑扬顿挫[ yì yáng dùn cuò ]

    解释:抑:降低;扬:升高;顿:停顿;挫:转折。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。

    出处:宋·张戎《岁寒堂诗话》卷上:“而子建诗,微婉之情,洒落之韵,抑扬顿挫之气,固不可以优劣论也。”

  • 有板有眼

    有板有眼[ yǒu bǎn yǒu yǎn ]

    解释: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、有步调。

    出处:周立波《山那边人家》:“哭起来一数一落,有板有眼,好象唱歌,好听极了。”

  • 引商刻羽

    引商刻羽[ yǐn shāng kè yǔ ]

    解释:商、羽: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。指讲究声律、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。

    出处:战国楚·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引商刻羽,杂以流徵,国中属而和者,不过数人而已。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

  • 洋洋盈耳

    洋洋盈耳[ yáng yáng yíng ěr ]

    解释:洋洋:众多;盈:充满。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。形容讲话、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师挚之始,《关雎》之乱,洋洋乎,盈耳哉。”

  • 一倡三叹

    一倡三叹[ yī chàng sān tàn ]

    解释:指一人歌唱,三人相和。后多用以形容音乐、诗文优美,富有余味,令人赞赏不己。倡,亦作“唱”。

    出处:《荀子·礼论》:“清庙之歌,一倡而三叹也。”

  • 郑卫之音

    郑卫之音[ zhèng wèi zhī yīn ]

    解释: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乐记》:“魏文侯问于子夏曰:‘吾端冕而听古乐,则惟恐卧;听郑卫之音,则不知倦。敢问古乐之如彼,何也?新乐之如此,何也?’”

  • 周郎顾曲

    周郎顾曲[ zhōu láng gù qǔ ]

    解释:原指周瑜业于音乐。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乐,虽三爵之后,其有阙误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顾,故时有人谣曰:‘曲有误,周郎顾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