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中途而废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中途而废的成语:败兴而归、半上落下、半涂而罢、打退堂鼓、废然而返、浮光掠影、功亏一篑、囫囵吞枣、虎头蛇尾、力不从心、浅尝辄止、生吞活剥、食古不化、望文生义、畏缩不前、文人墨客、心有余而力不足、眼高手低、优柔寡断、有头无尾、有始无终、志大…
  • 眼高手低

    眼高手低[ yǎn gāo shǒu dī ]

    解释:指要求的标准很高(甚至不切实际),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。

    出处:清 陈确《与吴仲木书》:“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,不轻下笔,终是眼高手生,鲜能入彀。”

  • 有始无终

    有始无终[ yǒu shǐ wú zhōng ]

    解释:有开始没有结尾。指做事不做到底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“小人有始无终,不能如贯高之流也。”

  • 有头无尾

    有头无尾[ yǒu tóu wú wěi ]

    解释:有开头没有收尾。指没有把事情做完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五:“曰:‘有头无尾时如何?’师曰:‘吐得黄金堪作什么?’”《朱子语类》:“若是有头无尾底人,便是忠也不久。”

  • 知难而退

    知难而退[ zhī nán ér tuì ]

    解释: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,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。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见可而行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。”

  • 中道而废

    中道而废[ zhōng dào ér fèi ]

    解释:中道:中途。半路就停止了。

    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表记》:“乡道而行,中道而废,忘身之老也,不知年数之不足也,俯焉日有孳孳,毙而后已。”

  • 半途而废

    半途而废[ bàn tú ér fèi ]

    解释:废:停止。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,中途停顿,有始无终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废,吾弗难已矣。”

  • 败兴而归

    败兴而归[ bài xìng ér guī ]

    解释:败兴: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绪低落。扫兴地归来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回:“各军士未及领赏,草草而散。正是:乘兴而来,败兴而返。”

  • 半涂而罢

    半涂而罢[ bàn tú ér bà ]

    解释:半路上终止。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。同“半涂而废”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陛下持之不坚,半涂而罢,伤威损费,为弊必深。”

  • 半上落下

    半上落下[ bàn shàng luò xià ]

    解释:犹半途而废。

    出处:《朱子全书》卷十五:“圣人不肯半上落下,直是做到底。”又卷九:“人各有个知识,须是推致而极其至,不然半上落下,终不济事。”

  • 打退堂鼓

    打退堂鼓[ dǎ tuì táng gǔ ]

    解释: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。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。

   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左右,打散堂鼓,将马来,回私宅去也。”

  • 优柔寡断

    优柔寡断[ yōu róu guǎ duàn ]

    解释:优柔:犹豫不决;寡:少。指做事犹豫,缺乏决断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亡征》:“缓心而无成,柔茹而寡断,好恶无决,而无所定立者,可亡也。”

  • 志大才疏

    志大才疏[ zhì dà cái shū ]

    解释:疏:粗疏,薄弱。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够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融负其高气,志在靖难,而才疏意广,迄无成功。”

  • 中途而废

    中途而废[ zhōng tú ér fèi ]

    解释: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。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

    出处:《北史·景穆十二壬传》:“愿闻朝廷,特开运略,少复赐宽,假以日月,无使为山之功,中途而废。”

  • 中道而止

    中道而止[ zhōng dào ér zhǐ ]

    解释: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。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》:“我求大法,岂可中道而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