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十分恐怖成语

更新:
形容十分恐怖成语:兵凶战危、大惊失色、恶梦初醒、蜂目豺声、鼓吻奋爪、寒心酸鼻、惶恐不安、惊天动地、惊心动魄、惊慌失色、惊魂未定、苛政猛于虎、流言蜚语、毛骨悚然、面目狰狞、面貌狰狞、目怔口呆、目瞪舌挢、目瞪舌强、怒容可掬、破釜沉舟、人言可畏、…
  • 不寒而栗

    不寒而栗[ bù hán ér lì ]

    解释:栗:畏惧,发抖。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,滑民佐吏为治。”

  • 大惊失色

    大惊失色[ dà jīng shī sè ]

    解释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
  • 胆战心惊

    胆战心惊[ dǎn zhàn xīn jīng ]

    解释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蜂目豺声

    蜂目豺声[ fēng mù chái shēng ]

    解释:眼睛象蜂,声音象豺。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文公元年》:“蜂目而豺声,忍人也。”

  • 寒心酸鼻

    寒心酸鼻[ hán xīn suān bí ]

    解释:寒心:心中战粟;酸鼻:鼻子辛酸。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。

    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

  • 惶恐不安

    惶恐不安[ huáng kǒng bù ān ]

    解释:内心害怕,十分不安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,无所措手足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
  • 惊魂未定

    惊魂未定[ jīng hún wèi dìng ]

    解释: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谢量移汝州表》:“只影自怜,命寄江湖之上;惊魂未定,梦游缧绁之中。”

  • 惊弓之鸟

    惊弓之鸟[ jīng gōng zhī niǎo ]

    解释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;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
  • 惊心动魄

    惊心动魄[ jīng xīng dòng pò ]

    解释: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南朝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
  • 惊天动地

    惊天动地[ jīng tiān dòng dì ]

    解释: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
  • 苛政猛于虎

    苛政猛于虎[ kē zhè měng yú hǔ ]

    解释: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小子识之,苛政猛于虎也。”

  • 毛发倒竖

    毛发倒竖[ máo fā dǎo shù ]

    解释:倒竖:尾端朝上直立。汗毛、头发都竖起来。①比喻怒不可遏。②形容很害怕,很紧张。亦作“毛发皆竖”、“毛发尽竖”、“毛发为竖”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0回:“腾读毕,毛发倒竖,咬牙嚼舌,满口流血。”

  • 面目狰狞

    面目狰狞[ miàn mù zhēng níng ]

    解释:狰狞:面目凶恶。形容面目凶狠可怕。亦作“面貌狰狞”、“狰狞面目”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九命奇冤》第13回:“另外还有两人……都是身材骄健,面目狰狞。”

  • 目瞪舌挢

    目瞪舌挢[ mù dèng shé jiǎo ]

    解释: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
    出处:谭嗣同《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》:“向之主战者,乃始目瞪舌挢,神丧胆落,不敢出一语。”

  • 目瞪舌强

    目瞪舌强[ mù dèng shé qiáng ]

    解释: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。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
    出处:宋·陈亮《众祭潘用和文》:“俄而于朋辈之中夺其一人而去,使其徒回皇四望,而目瞪舌强,不知所以为策。”

形容十分恐怖词语(1个)

  • 恶梦初醒像从可怕的梦境中解脱出来一样。形容灾难过后,心存余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