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的成语:不明事理、不明不白、冬烘头脑、糊涂到顶、糊里糊涂、胡搅蛮缠、胡里胡涂、恍恍惚惚、昏头打脑、昏头昏脑、昏头搭脑、昏头转向、昏头晕脑、昏愦胡涂、浑浑噩噩、蛮不讲理、蛮横无理、没头没脑、明明白白、摸不着头脑、强词…
  • 不明不白

    不明不白[ bù míng bù bái ]

    解释:指说话含含糊糊,很不清楚。也形容行为暧昧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四折:“怎么不明不白,着他父子每胡厮闹了一夜。”

  • 冬烘头脑

    冬烘头脑[ dōng hōng tóu nǎo ]

    解释:冬烘:迂腐,浅陋。指头脑糊涂、愚腐,不明事理的人。同“头脑冬烘”。

  • 胡搅蛮缠

    胡搅蛮缠[ hú jiǎo mán chán ]

    解释:不讲道理,纠缠不放。

    出处:清·邵振华《侠义佳人》第一回:“我说的正经话,你不听;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,谁来听你!”

  • 浑浑噩噩

    浑浑噩噩[ hún hún è è ]

    解释:浑浑:深厚的样子;噩噩:严肃的样子。原意是浑厚而严正。现形容糊里糊涂,愚昧无知。

    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问神》:“虞夏之书浑浑尔,商书灏灏尔,周书噩噩尔。”

  • 糊里糊涂

    糊里糊涂[ hú lǐ hú tú ]

    解释:认识模糊,不明事理。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

    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?”

  • 昏头搭脑

    昏头搭脑[ hūn tóu dā nǎo ]

    解释:形容头脑昏沉,糊里糊涂。

    出处:清·禇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十一回:“一个新年里,弄得昏头搭脑,没些清楚。”

  • 昏头打脑

    昏头打脑[ hūn tóu dǎ nǎo ]

    解释:形容头脑昏沉,糊里糊涂。同“昏头搭脑”。

    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九:“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。昏头打脑的,脚还在门坎内,借着街上的灯光,已看见了刘姑娘。”

  • 昏头晕脑

    昏头晕脑[ hūn tóu yūn nǎo ]

    解释:形容头脑发昏,晕头转向。同“昏头昏脑”。

    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,跑得昏头晕脑。”

  • 明明白白

    明明白白[ míng míng bái bái ]

    解释:清清楚楚,明确无误;正大光明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账目已明明白白,并无分文来去。”

  • 强词夺理

    强词夺理[ qiǎng cí duó lǐ ]

    解释:强词:强辩;夺:争。指无理强辩,明明没理硬说有理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座上一人忽日:‘孔明所言,皆强词夺理,均非正论,不必再言。”

  • 煞有介事

    煞有介事[ shà yǒu jiè shì ]

    解释: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。指装模作样,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。多指大模大样,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宋 陆九渊《语录下》:“先生曰:‘某何尝不教人读书,不知此后煞有甚事。’”

  • 行尸走肉

    行尸走肉[ xíng shī zǒu ròu ]

    解释:行尸:可以走动的尸体;走肉: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。比喻不动脑筋,不起作用,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。

    出处:晋·王嘉《拾遗记》卷六:“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”

  • 晕头转向

    晕头转向[ yūn tóu zhuàn xiàng ]

    解释:晕:头发昏;转向:辨不清方向。头脑发晕,辨不清方向。形容糊里糊涂或惊惶失措。

    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儿子居然变了,而且变得这么快!”

  • 装模作样

    装模作样[ zhuāng mó zuò yàng ]

    解释:样:模样、姿态。指故意做作,故做姿态。

    出处:宋·史浩《荆钗记传奇》:“装模作样,恼吾气满胸膛。”

  • 胡里胡涂

    胡里胡涂[ hú lǐ hú tú ]

    解释: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伪自由书·新药》:“不过对于误服这药的病人,却能够使他不再寻求良药,拖重了病症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。”

形容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的词语(1个)

  • 不明事理明:明白,懂得。不懂得事物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