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受惊吓愣住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受惊吓愣住的成语:按兵不动、不知所措、乘虚可惊、瞠目结舌、出乎意外、大言相骇、呆若木鸡、担惊受怕、担惊受恐、担惊忍怕、耽惊受怕、躭惊受怕、瞪目结舌、蜂虿作于怀袖、高世骇俗、狗吠之惊、鸡皮疙瘩、噤若寒蝉、惊慌失措、理屈词穷、毛骨悚然、面如…
  • 不假思索

    不假思索[ bù jiǎ sī suǒ ]

    解释:假:假借,依靠。形容做事答话敏捷、熟练,用不着考虑。

    出处:宋·黄榦《黄勉斋文集》卷四:“戒惧谨独,不待勉强,不假思索,只是一念之间,此意便在。”

  • 不知所措

    不知所措[ bù zhī suǒ cuò ]

    解释:措: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:“哀喜交并,不知所措。”

  • 瞠目结舌

    瞠目结舌[ chēng mù jié shé ]

    解释:瞪:瞪着眼;结舌:说不出话来。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·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·梨花》:“因耳语其故,公子大骇,入舱隐叩细君,细君结舌瞠目。”

  • 出乎意外

    出乎意外[ chū hū yì wài ]

    解释:用于意想、预料之外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自己倒出乎意外,一时抓不着话岔儿。”

  • 呆若木鸡

    呆若木鸡[ dāi ruò mù jī ]

    解释:呆:傻,发愣的样子。呆得象木头鸡一样。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;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

  • 担惊受怕

    担惊受怕[ dān jīng shòu pà ]

    解释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
  • 胆战心惊

    胆战心惊[ dǎn zhàn xīn jīng ]

    解释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耽惊受怕

    耽惊受怕[ dān jīng shòu pà ]

    解释:担受惊吓。

    出处:元·刘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:“受官差在旅途,耽惊受怕过朝暮,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。”

  • 担惊受恐

    担惊受恐[ dān jīng shòu kǒng ]

    解释:担心害怕。指常处在惊吓、恐惧之中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
  • 瞪目结舌

    瞪目结舌[ dèng mù jié shé ]

    解释:睁着眼睛,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

    出处:清·黄轩祖《游梁琐记·顾嘉蘅》:“群知为广文子,异而询之,瞪目结舌不能对。”

  • 躭惊受怕

    躭惊受怕[ dān jīng shòu pà ]

    解释:犹言担受惊吓。

    出处:元·刘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受官差在旅途,躭惊受怕过朝暮,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。”

  • 蜂虿作于怀袖

    蜂虿作于怀袖[ fēng chài zuò yú huái xiù ]

    解释:比喻出乎意外的惊吓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蜂虿作于怀袖,勇夫为之惊骇,出于意外故也。”

  • 狗吠之惊

    狗吠之惊[ gǒu fèi zhī jīng ]

    解释:吠:狗叫;惊:惊吓。比喻小的惊吓。

    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今中国无狗吠之惊,而外累于远方之备。”

  • 噤若寒蝉

    噤若寒蝉[ jìn ruò hán chán ]

    解释:噤:闭口不作声。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。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
  • 理屈词穷

    理屈词穷[ lǐ qū cí qióng ]

    解释:屈:短,亏;穷:尽。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是故恶夫佞者”宋·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

形容受惊吓愣住的词语(2个)

  • 敦煌变文1.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。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。王重民等所编《敦煌变文集》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。参见"变文"﹑"敦煌石室"。
  • 目瞠口哆哆:张口的样子。瞪大眼睛,张开嘴巴。形容因惊吓或害怕而发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