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汉字的唯美成语

更新:
关于汉字的唯美成语:拔赵易汉、彪形大汉、楚界汉河、汉人煮箦、汉官威仪、汉贼不两立、好汉做事好汉当、好汉不吃眼前亏、河汉吾言、河汉无极、江汉之珠、江淮河汉、男子汉大丈夫、披霄决汉、身在曹营心在汉、一文钱难倒英雄汉、拔赵帜易汉帜、饱汉不知饿汉饥…
  • 楚界汉河

    楚界汉河[ chǔ jiè hàn hé ]

    解释:楚、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。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。

    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6回:“霎时间烟焰冲霄……仿佛枪林弹雨,依稀楚界汉河。”

  • 汉官威仪

    汉官威仪[ hàn guān wēi yí ]

    解释: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。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老吏或垂涕曰:‘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。’”

  • 汉贼不两立

    汉贼不两立[ hàn zéi bù liǎng lì ]

    解释:比喻有我无你。

    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先帝虑汉贼不两立,王业不偏安。”

  • 好汉不吃眼前亏

    好汉不吃眼前亏[ 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 ]

    解释:俗语。指聪明人能识时务,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,免得吃亏受辱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7回:“好汉不吃眼前亏,且让他一步,再作道理。”

  • 河汉无极

    河汉无极[ hé hàn wú jí ]

    解释:河汉:银河;极:尽头,边际。银河广阔,无边无际。比喻言论荒诞不经,难以置信。亦比喻恩泽广大,使人难以报答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吾闻言于接舆,大而无当,往而不返,吾惊怖其言,犹河汉无极。”

  • 汉人煮箦

    汉人煮箦[ hàn rén zhǔ zé ]

    解释:汉:汉中地区,在今陕西省。箦:席子,此指竹席子。汉中有个人把家里床上的竹席子当作竹笋来煮着吃。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。

  • 披霄决汉

    披霄决汉[ pī xiāo jué hàn ]

    解释:指冲出霄汉。

    出处:唐·柳宗元《行路难》诗:“披霄决汉出沆漭,瞥裂左右遗星辰。”

  • 身在曹营心在汉

    身在曹营心在汉[ 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 ]

    解释: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,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二五回

  •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

   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[ 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 ]

    解释: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,无法完成。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,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,便是俗语说得好:‘一文钱难倒英雄汉’。”

  • 彪形大汉

    彪形大汉[ biāo xíng dà hàn ]

    解释:彪:小老虎,比喻躯干壮大;汉:男子。身材高大、结实的男子。

    出处: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九回:“二人都是彪形大汉,浓眉广颡,燕颌虎腮。”

  • 拔赵易汉

    拔赵易汉[ bá zhào yì hàn ]

    解释: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

    出处: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

  • 饱汉不知饿汉饥

    饱汉不知饿汉饥[ bǎo hàn bù zhī è hàn jī ]

    解释:饱:吃足;饥:饥饿。比喻处境好的人,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5回:“误了差使,钉子是我碰!你饱人不知饿人饥。”

  • 拔赵帜易汉帜

    拔赵帜易汉帜[ 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 ]

    解释: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

    出处:据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载,“信(韩信)所出奇兵二千骑,共候赵空壁逐利,则驰入赵壁,皆拔赵旗,立汉赤帜二千。”赵军进击不能胜,欲回营,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,大惊,“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”,于是溃不成军,终于

  • 好汉做事好汉当

    好汉做事好汉当[ hǎo hàn zuò shì hǎo hàn dāng ]

    解释:敢做敢当,不推责任

    出处:高玉宝《高玉宝》第十章:“好汉做事好汉当,现在谁要是走漏一点风声,谁也好不了。”

  • 河汉吾言

    河汉吾言[ hé hàn wú yán ]

    解释:河汉:银河,比喻言论虚夸迂阔,不着边际;斯:这。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,不重视

    出处:清·蒋湘南《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》:“足下上观千古,博观而约取之,当不河汉吾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