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钢琴的成语有哪些

更新:
形容钢琴的成语有哪些:不绝如缕、不落俗套、动人心弦、回肠荡气、铿锵有力、耐人寻味、气势磅礴、若有若无、神怡心旷、丝丝入扣、心胸开阔、行云流水、虚无飘渺、依依惜别、抑扬顿挫、悠悠扬扬、有条不紊、波澜壮阔、高山流水、心旷神怡、如诗如画1、不绝如…
  • 不绝如缕

    不绝如缕[ bù jué rú lǚ ]

    解释:绝:断;缕:细线。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、气息等低沉微弱、时断时续。

    出处:《公羊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夷狄也,因亟痛中国,南夷与此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

  • 动人心弦

    动人心弦[ dòng rén xīn xián ]

    解释:把心比作琴,拨动了心中的琴弦。形容事物激动人心。

    出处:徐迟《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》:“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?还只在蓝图上。”

  • 回肠荡气

    回肠荡气[ huí cháng dàng qì ]

    解释:回:回转;荡:动摇。使肝肠回旋,使心气激荡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。

    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”三国·魏·曹丕《大墙上蒿行》:“女娥长歌,声协宫商,感心动耳,荡气回肠。”

  • 铿锵有力

    铿锵有力[ kēng qiāng yǒu lì ]

    解释: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。铿镪: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。

    出处:郭小川《痛悼敬爱的周总理》诗:“我们的总理,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;不用语言,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。”

  • 耐人寻味

    耐人寻味[ nài rén xún wèi ]

    解释:耐:禁得起;寻味:探索体味。意味深长,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。

    出处:清·无名氏《杜诗言志》卷三:“其所作如《少府画障歌》、《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》诸诗,句句字字追琢入妙,耐人寻味。”

  • 若有若无

    若有若无[ ruò yǒu ruò wú ]

    解释: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。

    出处:明·洪应明《菜根谭·闲适》:“若有若无,半真半幻,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。真天地间一妙境也。”

  • 丝丝入扣

    丝丝入扣[ sī sī rù kòu ]

    解释:丝丝:每一根丝;扣: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。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。比喻做得十分细致,有条不紊,一一合拍。

    出处: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:“此为丝丝入扣:‘暗中抛索,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,近者辄被风引回也。’”

  • 心旷神怡

    心旷神怡[ xīn kuàng shén yí ]

    解释:旷:开阔;怡:愉快。心境开阔,精神愉快。

    出处: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也。”

  • 行云流水

    行云流水[ xíng yún liú shuǐ ]

    解释: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,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答谢民师书》:“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,观之熟矣;大略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,但常行于所当行,止于不可不止。”

  • 抑扬顿挫

    抑扬顿挫[ yì yáng dùn cuò ]

    解释:抑:降低;扬:升高;顿:停顿;挫:转折。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。

    出处:宋·张戎《岁寒堂诗话》卷上:“而子建诗,微婉之情,洒落之韵,抑扬顿挫之气,固不可以优劣论也。”

  • 不落俗套

    不落俗套[ bù luò sú tào ]

    解释:不因袭陈旧的格式。

    出处:贺宜《序言》:“这个作品的结构也比较新颖,不落俗套。”

  • 高山流水

    高山流水[ gāo shān liú shuǐ ]

    解释: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乐曲高妙。

    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钟子期曰:‘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

  • 虚无飘渺

    虚无飘渺[ xū wú piāo miǎo ]

    解释:形容若有若无,空虚渺茫。

  • 依依惜别

    依依惜别[ yī yī xī bié ]

    解释:依依:留恋的样子;惜别:舍不得分别。形容十分留恋,舍不得分开。

    出处:宋·陆游《舟中对月》:“百壶载酒游凌云,醉中挥袖别故人,依依向我不忍别,谁似峨嵋半轮月。”

  • 波澜壮阔

    波澜壮阔[ bō lán zhuàng kuò ]

    解释: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鲍照《登大雷岸与妹书》:“旅客贫辛,波路壮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