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敲的成语有哪些

更新:
带敲的成语有哪些:盎盂相敲、半夜敲门不吃惊、半夜敲门心不惊、槌骨沥髓、大张旗鼓、东敲西逼、断断续续、反复推敲、刮骨吸髓、击玉敲金、戛玉敲冰、戛玉敲金、紧打慢敲、勒索敲诈、零敲碎受、零打碎敲、零敲碎打、零零碎碎、明打明敲、明敲明打、旁敲侧击、…
  • 敲膏吸髓

    敲膏吸髓[ qiāo gāo xī suǐ ]

    解释:犹敲骨吸髓。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。

    出处:清·王韬《西人重日轻华》:“其取之于民间,前时不过什二,今则几至于敲膏吸髓,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。”

  • 敲山振虎

    敲山振虎[ qiāo shān zhèn hǔ ]

    解释:指故意示警,使人震动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,怎的是个了当?”

  • 敲骨剥髓

    敲骨剥髓[ qiāo gǔ bāo suǐ ]

    解释:犹敲骨吸髓。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。

    出处:《封神演义》第二九回:“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,蛊惑天子,残虐万民,假天子之命,敲骨剥髓,尽民之力肥润私家,陷君不义,忍心丧节,如令兄者。”

  • 敲骨取髓

    敲骨取髓[ qiāo gǔ qǔ suǐ ]

    解释:敲碎骨头,取出骨髓。①禅宗用语,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。②比喻残酷地剥削。亦作“敲骨吸髓”、“刮骨吸髓”、“敲脂吸髓”、“槌骨沥髓”、“吸髓吮脂”

  • 敲髓洒膏

    敲髓洒膏[ qiāo suǐ sǎ gāo ]

    解释:比喻倾家荡产。

    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其最为民害者,一曰吏,一曰役,一曰官之亲属,一曰官之仆隶,是四种人……怙势作威,足使人敲髓洒膏,吞声泣血。”

  • 敲榨勒索

    敲榨勒索[ qiāo zhà lè suǒ ]

    解释:依仗势力或抓住把柄进行恐吓,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。同“敲诈勒索”。

    出处:陈登科《赤龙与丹凤》第一部:“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,逼人上吊,把穷人往死路上推。”

  • 敲金击玉

    敲金击玉[ qiāo jīn jī yù ]

    解释:敲钟击磬。喻诗文声调铿锵动听。

    出处:元·汪元亨《醉太平·警世》曲:“展嘲风咏月长才思,吐敲金击玉款言词。”

  • 敲金戛玉

    敲金戛玉[ qiāo jīn jiá yù ]

    解释:指演奏钟磬等乐器。也形容声音铿锵。同“敲金击石”。

    出处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三回:“见头场七篇,敲金戛玉,句句皆盛世元音。”

  • 敲锣打鼓

    敲锣打鼓[ qiāo luó dǎ gǔ ]

    解释:①指欢庆祝贺。②形容大造声势,大肆进行舆论宣扬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做革命的促进派》:“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,人家服服贴贴,敲锣打鼓。”

  • 轻敲缓击

    轻敲缓击[ qīng qiāo huǎn jī ]

    解释: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。

    出处:清·陶贞怀《天雨花》第21回:“且待四个宫人到,轻敲缓击试他们。”

  • 唾壶击缺

    唾壶击缺[ tuò hú jī quē ]

    解释: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王处仲(王敦)每酒后辄咏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’。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

  • 唾壶敲缺

    唾壶敲缺[ tuò hú qiāo quē ]

    解释: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。同“唾壶击缺”。

    出处: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

  • 隐晦曲折

    隐晦曲折[ yǐn huì qū zhé ]

    解释:隐晦:不明显。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、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可以大声疾呼,而不要隐晦曲折,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。”

  • 东敲西逼

    东敲西逼[ dōng qiāo xī bī ]

    解释:各处敲诈逼迫。

    出处:蔡东藩《后汉通俗演义》第二回:“百姓又最怕输粮,地方官刑驱势迫,东敲西逼。”

  • 戛玉敲冰

    戛玉敲冰[ jiá yù qiāo bīng ]

    解释:戛:敲击。敲打玉器和冰块。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。也形容人气节凛然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听田顺儿歌》:“戛玉敲冰声未停,嫌云不遏入青冥。”

带敲的词语有哪些(1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