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唱歌难听的成语有什么

更新:
形容唱歌难听的成语有什么:不可捉摸、不堪入耳、不绝如缕、荡气回肠、繁弦急管、怪声怪气、鬼哭狼号、鬼哭狼嚎、鬼哭神嚎、魂飞魄散、惊天动地、铿锵有力、冷言冷语、靡靡之音、曲高和寡、绕梁三日、若即若离、神嚎鬼哭、神差鬼使、声嘶力竭、虚无飘渺、阳春…
  • 不绝如缕

    不绝如缕[ bù jué rú lǚ ]

    解释:绝:断;缕:细线。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、气息等低沉微弱、时断时续。

    出处:《公羊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夷狄也,因亟痛中国,南夷与此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

  • 不堪入耳

    不堪入耳[ bù kān rù ěr ]

    解释:堪:可,能;入耳:听。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(多指脏话)。

    出处:明·李开先《市井艳词序》:“二词哗于市井,虽儿女子初学言者,亦知歌之,但淫艳亵狎,不堪入耳。”

  • 不可捉摸

    不可捉摸[ bù kě zhuō mō ]

    解释:捉摸:揣测,预料。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。

    出处: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 人部四》:“及一厕足,不能自返,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。”

  • 荡气回肠

    荡气回肠[ dàng qì huí cháng ]

    解释:荡:动摇;回:回转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。

    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”三国·魏·曹丕《大墙上蒿行》:“女娥长歌,声协宫商,感心动耳,荡气回肠。”

  • 繁弦急管

    繁弦急管[ fán xián jí guǎn ]

    解释: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。

    出处:宋·晏殊《蝶恋花》词:“绣幕卷波香引穗,急管繁弦,共爱人间瑞。”

  • 魂飞魄散

    魂飞魄散[ hún fēi pò sàn ]

    解释: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。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;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?”

  • 惊天动地

    惊天动地[ jīng tiān dòng dì ]

    解释: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
  • 铿锵有力

    铿锵有力[ kēng qiāng yǒu lì ]

    解释: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。铿镪: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。

    出处:郭小川《痛悼敬爱的周总理》诗:“我们的总理,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;不用语言,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。”

  • 冷言冷语

    冷言冷语[ lěng yán lěng yǔ ]

    解释:带讥讽的冷冰冰的话。

    出处:《宝林禅师语录》:“山门疏:关着门,尽是自家屋里,何须冷言冷语,暗地敲人?”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七:“只这冷言冷语,带讥带讪的,教人怎么当得!”

  • 若即若离

    若即若离[ ruò jì ruò lí ]

    解释:若:好象;即:接近。好象接近,又好象不接近。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,如蛱蝶穿花;若即若离,似蜻蜓点水。”

  • 神差鬼使

    神差鬼使[ shén chāi guǐ shǐ ]

    解释: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,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四折:“这一场悄促促似鬼使神差。”

  • 声嘶力竭

    声嘶力竭[ shēng sī lì jié ]

    解释:嘶:哑;竭:尽。嗓子喊哑,气力用尽。形容竭力呼喊。

    出处:《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》:“北山大哭,哭得声哑力竭,倒是嫂嫂劝住了。”

  • 神嚎鬼哭

    神嚎鬼哭[ shén háo guǐ kū ]

    解释: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。同“神号鬼哭”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二折:“可怎生神嚎鬼哭,雾惨云昏,白日为幽。”

  • 响遏行云

    响遏行云[ xiǎng è xíng yún ]

    解释:遏:阻止;行云:飘动的云彩。形容歌声嘹亮,高入云霄,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。

    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抚节悲歌,声振林术,响遏行云。”

  • 一唱三叹

    一唱三叹[ yī chàng sān tàn ]

    解释:一个人领头唱,三个人和着唱。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。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清庙之瑟,朱弦而疏越。一唱而三叹,有遗音者矣。”《荀子·礼论》:“清庙之歌,一倡而三叹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