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说话严厉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说话严厉的成语:岸然道貌、壁垒森严、不可动摇、不苟言笑、撑眉努眼、词严义正、词言义正、辞严义正、辞微旨远、大喝一声、当头棒喝、道貌岸然、地丑力敌、敌惠敌怨、冬日可爱、斗酒学士、短叹长吁、恶言厉色、寡不敌众、号令如山、和颜悦色、横眉怒目、…
  • 岸然道貌

    岸然道貌[ àn rán dào mào ]

    解释:指严肃的神态。

    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成仙》:“又八九年,成忽自至,黄巾氅服,岸然道貌。”

  • 不苟言笑

    不苟言笑[ bù gǒu yán xiào ]

    解释:苟:苟且,随便。不随便说笑。形容态度庄重严肃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典礼上》:“不苟訾,不苟笑。”

  • 词言义正

    词言义正[ cí yán yì zhèng ]

    解释:词:言词,语言。义:道理。言辞严厉,义理正大。

    出处:宋·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。”

  • 辞微旨远

    辞微旨远[ cí wēi zhǐ yuǎn ]

    解释:辞:文词,言词。微:隐蔽,精深。旨:意思,目的。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。

    出处:《梁书·刘之遴传》:“省所撰《春秋》义,比事论书,辞微旨远。”

  • 大义凛然

    大义凛然[ dà yì lǐn rán ]

    解释:大义:正义;凛然:严肃、或敬畏的样子。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,令人敬畏。

    出处: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二十:“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,上配天皇;条高后擅政之年,下系中宗,大义凛然。”

  • 当头棒喝

    当头棒喝[ dāng tóu bàng hè ]

    解释: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,促他醒悟。比喻严厉警告,促使人猛醒过来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黄檗运禅师法嗣·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亦竖拂子,僧便喝,师亦喝。僧拟议,师便打。”

  • 冬日可爱

    冬日可爱[ dōng rì kě ài ]

    解释: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、亲切。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,使人愿意接近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:“赵衰,冬日之日也;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”杜预注“冬日可爱,夏日可畏。”

  • 斗酒学士

    斗酒学士[ dǒu jiǔ xué shì ]

    解释: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。

    出处:《新唐书·王绩传》:“以前官待诏门下省,故事,官给酒三升。或问:‘待诏何乐邪?’答曰:‘良酝可恋耳。’侍中陈叔达闻之,日给一斗,时称‘斗酒学士’。”

  • 敌惠敌怨

    敌惠敌怨[ dí huì dí yuàn ]

    解释:犹言报德报怨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夷之蒐,贾季戮臾骈,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,臾骈曰:‘不可,吾闻前志有之曰:敌惠敌怨,不在后嗣,忠之道也。’”

  • 短叹长吁

    短叹长吁[ duǎn tàn cháng xū ]

    解释:吁:叹息。短一声、长一声不停地叹气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,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。”

  • 恶言厉色

    恶言厉色[ è yán lì sè ]

    解释: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。

    出处: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三八章:“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,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。”

  • 和颜悦色

    和颜悦色[ hé yán yuè sè ]

    解释:颜:面容;悦:愉快;色:脸色。脸色和霭喜悦。形容和善可亲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友便辟,友善柔、友便佞,损也。”邢昺疏:“善柔,谓面柔,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。”

  • 横眉怒目

    横眉怒目[ héng méi nù mù ]

    解释:形容怒视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五代·后蜀·何光远《监戒录》引陈裕诗:“横眉怒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代养弄蛇人。”

  • 火冒三丈

    火冒三丈[ huǒ mào sān zhàng ]

    解释: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

  • 号令如山

    号令如山[ hào lìng rú shān ]

    解释:指军令严肃,不容更改。

    出处: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岳节使号令如山,若与之敌,万无生理,不如往降。”

形容说话严厉的词语(2个)

  • 回霜收电比喻改变原来冷漠严厉的态度。
  • 美疢不如恶石?O病;石:砭石,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。美言疾病,不如用砭石去治疗疾病。比喻明知有害而一味顺从,不如严厉批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