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火的成语有哪些

更新:
水火的成语有哪些:不通水火、不避水火、不避艰险、互不相容、救民于水火、救民水火、判若水火、清正廉洁、如蹈水火、势如水火、疏忽大意、水火不容、水火不兼容、水火不相容、水火不辞、水火不避、水火无情、水火之中、水火无交、水火兵虫、天灾人祸、盐梅相…
  • 不避艰险

    不避艰险[ bù bì jiān xiǎn ]

    解释:不畏惧艰难险阻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关羽传》:“随先主周旋,不避艰险。”

  • 不避水火

    不避水火[ bù bì shuǐ huǒ ]

    解释:指不畏凶险。

    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五八回:“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,但请尽说不妨,便当不避水火,力为解救,与汝相助。”

  • 救民于水火

    救民于水火[ jiù mín yú shuǐ huǒ ]

    解释: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 “救民于水火之中,取其残而已矣。”

  • 救民水火

    救民水火[ jiù mín shuǐ huǒ ]

    解释:水火:比喻深重的灾难。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救民于水火之中,取其残而已矣。”

  • 判若水火

    判若水火[ pàn ruò shuǐ huǒ ]

    解释:判:区别。比喻两者显然相反,互不相容。

    出处: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谭诗·总论》:“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,判若水火。”

  • 如蹈水火

    如蹈水火[ rú dǎo shuǐ huǒ ]

    解释:比喻处境艰难。

    出处:《元史·张德辉传》:“若宰民者,头会箕敛以毒天下,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,为害尤甚。”

  • 水火无情

    水火无情[ shuǐ huǒ wú qíng ]

    解释:指水和火是不讲情面的,如疏忽大意,容易造成灾祸。

    出处:元·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二折:“俺城中把金鼓鸣,正是外合里应,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。”

  • 水火兵虫

    水火兵虫[ shuǐ huǒ bīng chóng ]

    解释: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:水灾、火灾、战乱和书蠹。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病后杂谈之余》:“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,因为他们乱点一通,佛头着粪: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。”

  • 水火不相容

    水火不相容[ 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 ]

    解释:容:容纳。比喻二者对立,绝不相容。

    出处: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慎微》:“且夫邪之与正,犹水与火,不同原,不得并盛。”《汉书·郊祀志下》:“《易》有八卦,乾坤六子,水火不相逮,雷风不相悖,山泽通气,然后能变化,既成万物也。”

  • 水火无交

    水火无交[ shuǐ huǒ wú jiāo ]

    解释:没有财物牵涉。形容为官清正廉洁。

    出处:《隋书·循吏传·赵轨》:“别驾在官,水火不与百姓交,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。”

  • 势如水火

    势如水火[ shì rú shuǐ huǒ ]

    解释: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,不能相容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魏延传》:“惟杨仪不假借延,延以为至忿,有如水火。”

  • 水火不辞

    水火不辞[ shuǐ huǒ bù cí ]

    解释:指不避艰险。同“水火不避”。

    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兵既整齐,王可试下观之,唯王所欲用之,虽赴水火犹可也。”

  • 水火不兼容

    水火不兼容[ 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 ]

    解释:容:容纳。比喻二者对立,绝不兼容。

    出处:《周易·说卦》:“故水火不相逮。”

  • 盐梅相成

    盐梅相成[ yán méi xiāng chéng ]

    解释:盐味与酸味相调和。比喻济世的贤臣。

    出处: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二:“窃意二老(太公、伯夷)受文王之养,平居暇日,同堂合席,念王室之如毁,固欲起而救乱;思冠冕裂,又恐因而阶乱,故水火相济,盐梅相成,各以一事自任。”

  • 自相水火

    自相水火[ zì xiāng shuǐ huǒ ]

    解释: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。

    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六回:“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,而使自相水火,非社稷之福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