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非常吃惊成语?

更新:
形容非常吃惊成语?:被宠若惊、瞠目结舌、诚惶诚恐、触目惊心、大吃一惊、大惊失色、怛然失色、担惊受怕、胆战心寒、胆裂魂飞、瞪眼咋舌、瞪目结舌、多种多样、耳闻目见、高世骇俗、骨寒毛竖、怪事咄咄、骇人听闻、骇人闻听、寒心酸鼻、寒毛卓竖、汗不敢出、…
  • 瞠目结舌

    瞠目结舌[ chēng mù jié shé ]

    解释:瞪:瞪着眼;结舌:说不出话来。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·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·梨花》:“因耳语其故,公子大骇,入舱隐叩细君,细君结舌瞠目。”

  • 诚惶诚恐

    诚惶诚恐[ 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 ]

    解释:诚:实在,的确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。

    出处:汉·杜诗《乞退郡疏》:“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”

  • 触目惊心

    触目惊心[ chù mù jīng xīn ]

    解释:看见某种严重情况,心里感到震惊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昌黎集·贞曜先生墓志铭》:“及其为诗,刿目怵心。”

  • 怛然失色

    怛然失色[ dá rán shī sè ]

    解释:怛:畏惧,恐惧。指因害怕而变脸色。

    出处:宋·苏洵《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》:“闻介马万骑驰过,剑槊相摩,终夜有声,人者怛然失色。”

  • 大惊失色

    大惊失色[ dà jīng shī sè ]

    解释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
  • 大惊小怪

    大惊小怪[ dà jīng xiǎo guài ]

    解释: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。

    出处:宋·朱熹《答林择之》:“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,朴实头做将去,久之自然见效,不必如此大惊小怪,起模画样也。”

  • 担惊受怕

    担惊受怕[ dān jīng shòu pà ]

    解释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
  • 胆裂魂飞

    胆裂魂飞[ dǎn liè hún fēi ]

    解释:裂:破裂。魂:魂灵、神志。胆也破了,魂也飞了。形容极度害怕、恐慌。

    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一回:“秦凤一闻此言,胆裂魂飞,忙忙奏知李娘娘。”

  • 胆战心寒

    胆战心寒[ dǎn zhàn xīn hán ]

    解释:战:发抖。形容害怕之极。

    出处:《古今杂剧·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怕的是城荒国破,常子是胆战心寒。”

  • 胆战心惊

    胆战心惊[ dǎn zhàn xīn jīng ]

    解释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
  • 咄咄怪事

    咄咄怪事[ duō duō guài shì ]

    解释:表示吃惊的声音。形容不合常理,难以理解的怪事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:“殷中军(殷浩)被废在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,扬州吏民寻义逐之,窃视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

  • 瞪目结舌

    瞪目结舌[ dèng mù jié shé ]

    解释:睁着眼睛,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

    出处:清·黄轩祖《游梁琐记·顾嘉蘅》:“群知为广文子,异而询之,瞪目结舌不能对。”

  • 瞪眼咋舌

    瞪眼咋舌[ dèng yǎn zé shé ]

    解释:睁着眼睛,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。同“瞪目结舌”。

    出处:康濯《腊梅花·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》: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,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。”

  • 耳闻目见

    耳闻目见[ ěr wén mù jiàn ]

    解释: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。

    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夫信谤之徵,有如影响;耳闻目见,其事已多,或乃精诚不深,业缘未感,时傥差阑,终当或报耳。”

  • 骇人听闻

    骇人听闻[ hài rén tīng wén ]

    解释:骇:震惊。使人听了非常吃惊、害怕。

    出处: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东角楼街巷》:“南通一巷,谓之界身,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,屋宇雄壮,门面广阔,望之森然,每一交易,动即千万,骇人闻见。”

形容非常吃惊词语?(1个)

  • 敦煌变文1.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。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。王重民等所编《敦煌变文集》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。参见"变文"﹑"敦煌石室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