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乐声美妙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乐声美妙的成语:不绝如缕、荡气回肠、繁弦急管、歌声绕梁、铿锵有力、鸾歌凤吹、靡靡之音、妙舞清歌、袅袅余音、曲高和寡、绕梁三日、若即若离、笙歌鼎沸、虚无飘渺、一唱三叹、余音绕梁、余音缭绕、余音袅袅、震耳欲聋、正声雅音、珠落玉盘、高山流水1…
  • 不绝如缕

    不绝如缕[ bù jué rú lǚ ]

    解释:绝:断;缕:细线。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、气息等低沉微弱、时断时续。

    出处:《公羊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夷狄也,因亟痛中国,南夷与此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

  • 荡气回肠

    荡气回肠[ dàng qì huí cháng ]

    解释:荡:动摇;回:回转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。

    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”三国·魏·曹丕《大墙上蒿行》:“女娥长歌,声协宫商,感心动耳,荡气回肠。”

  • 繁弦急管

    繁弦急管[ fán xián jí guǎn ]

    解释: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。

    出处:宋·晏殊《蝶恋花》词:“绣幕卷波香引穗,急管繁弦,共爱人间瑞。”

  • 铿锵有力

    铿锵有力[ kēng qiāng yǒu lì ]

    解释: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。铿镪: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。

    出处:郭小川《痛悼敬爱的周总理》诗:“我们的总理,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;不用语言,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。”

  • 鸾歌凤吹

    鸾歌凤吹[ luán gē fèng chuí ]

    解释:指笙箫等乐曲声。

  • 妙舞清歌

    妙舞清歌[ miào wǔ qīng gē ]

    解释:美妙的舞蹈,清越的歌声。

    出处:宋·秦观《一丛花》:“谁料久参差,愁绪暗萦丝,想应妙舞清歌罢,又还对秋色嗟咨。”

  • 袅袅余音

    袅袅余音[ niǎo niǎo yú yīn ]

    解释:袅袅:宛转悠扬。余音:不绝之音。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,回响在耳边。同“余音袅袅”。

    出处: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十一回:“诸君听小子讲书,不必就散,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。”

  • 若即若离

    若即若离[ ruò jì ruò lí ]

    解释:若:好象;即:接近。好象接近,又好象不接近。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,如蛱蝶穿花;若即若离,似蜻蜓点水。”

  • 笙歌鼎沸

    笙歌鼎沸[ shēng gē dǐng fèi ]

    解释: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。

    出处:宋·吴自牧《梦粱录·清明节》:“此日又有龙舟可观,都人不论贫富,倾城而出,笙歌鼎沸,鼓吹喧天。”

  • 一唱三叹

    一唱三叹[ yī chàng sān tàn ]

    解释:一个人领头唱,三个人和着唱。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。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清庙之瑟,朱弦而疏越。一唱而三叹,有遗音者矣。”《荀子·礼论》:“清庙之歌,一倡而三叹也。”

  • 震耳欲聋

    震耳欲聋[ zhèn ěr yù lóng ]

    解释:形容声音很大,耳朵都快震聋了。

    出处:沙汀《呼嚎》:“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,而超越这个,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。”

  • 正声雅音

    正声雅音[ zhèng shēng yǎ yīn ]

    解释:纯正优雅的音乐。

    出处:唐·皮日休《通玄子栖宾亭记》:“其正声雅音,笙师之吹竽,邠人之鼓籥,不能过也。”

  • 高山流水

    高山流水[ gāo shān liú shuǐ ]

    解释: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乐曲高妙。

    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钟子期曰:‘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

  • 歌声绕梁

    歌声绕梁[ gē shēng rào liáng ]

    解释:绕:回旋;梁:房屋的大梁。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。形容歌声优美动听。

    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昔韩娥东之齐,匮粮,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绕梁欐,三日不绝。”

  • 靡靡之音

    靡靡之音[ mǐ mǐ zhī yīn ]

    解释:靡靡:柔弱,萎靡不振。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。指颓废的、低级趣味的乐曲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北里之舞,靡靡之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