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大家都一致认同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大家都一致认同的成语:八方呼应、低首下心、儿女英雄、口似悬河、声气相通、心服首肯、遥相呼应、遥相应和、一倡百和、异口同声、应者云集、郢书燕说、众望所归、总而言之、一呼百应、众口一词1、八方呼应【解释】呼应:彼此声气相通。泛指周围、各地。…
  • 八方呼应

    八方呼应[ bā fāng hū yìng ]

    解释:呼应:彼此声气相通。泛指周围、各地。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,互相配合。

    出处:毛泽东《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》:“上下串连,八方呼应,以天下大乱、取而代之、逐步实行、终成大业为时局估计和最终目的者,到底只有较少人数。”

  • 低首下心

    低首下心[ dī shǒu xià xīn ]

    解释:首:头;下心:屈服于人。形容屈服顺从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鳄鱼文》:“刺史虽驽弱,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,伈伈睍睍,为民吏羞,以偷活于此邪?”

  • 声气相通

    声气相通[ shēng qì xiāng tōng ]

    解释:彼此串通,互通消息。

  • 心服首肯

    心服首肯[ xīn fú shǒu kěn ]

    解释:指心里信服,并点头同意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然则他何不一开口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?也不愁那姑娘不低首下心的心服首肯。”

  • 一倡百和

    一倡百和[ yī chàng bǎi hè ]

    解释:和:呼应,附和。一人首倡,百人附和。形容附和的人极多。

    出处: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·惠周惕》:“郢书燕说,一倡百和。”

  • 一呼百应

    一呼百应[ yī hū bǎi yìng ]

    解释:一个人呼喊,马上有很多人响应。

    出处: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五卷:“当前快意,一呼再诺者,人隶也。”

  • 异口同声

    异口同声[ yì kǒu tóng shēng ]

    解释: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。指大家说得都一样。

    出处: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伏复深思,只有愚滞,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

  • 郢书燕说

    郢书燕说[ yǐng shū yān shuō ]

    解释:郢: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;书:信;燕:古诸侯国名;说:解释。比喻牵强附会,曲解原意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,夜书,火不明,因谓持烛者曰:‘举烛’,云而过书‘举烛’。……燕相白王,王大悦,国以治。治则治矣,非书意也。”

  • 众口一词

    众口一词[ zhòng kǒu yī cí ]

    解释: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论议濮安懿王典礼札子》:“众口一辞(词),纷然不正。”

  • 众望所归

    众望所归[ zhòng wàng suǒ guī ]

    解释:众望:众人的希望;归:归向。大家一致期望的。指得到群众的信任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列传三十传论》:“于是武皇之胤,惟有建兴,众望攸归,曾无与二。”宋·陈亮《复陆伯寿》:“舍试揭榜,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,众望所归,此选增重,凡在友朋之列者,意气为之光鲜。”

  • 口似悬河

    口似悬河[ kǒu sì xuán hé ]

    解释:形容能说会辨,说起来没个完。同“口若悬河”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假使苏秦、张仪、陆贾、郦生复出,口似悬河,舌如利刃,安能动我心哉!”

  • 遥相呼应

    遥相呼应[ yáo xiāng hū yìng ]

    解释:远远地互相联系,互相配合。

    出处:《清史稿 许友信传》:“且郑成功出没闽、浙,奉其为号,遥相应和,声势颇张。”

  • 总而言之

    总而言之[ zǒng ér yán zhī ]

    解释:总的说起来。

    出处:《容斋随笔·卷六·洗儿金钱》:“若总而言之,殆不可胜算。”

  • 儿女英雄

    儿女英雄[ ér nǚ yīng xióng ]

    解释:儿女:指青年男女。指感情丰富,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纵横九万里,上下五千年,求其儿女英雄,一身兼备的,也只见得两个。”

  • 应者云集

    应者云集[ yìng zhě yún jí ]

    解释:应:应和。响应的人像云一样聚集。形容响应的人多

    出处:鲁迅《“呐喊”自序》:“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,看见自己了: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