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形容艺术的成语

更新:
有关形容艺术的成语:哀丝豪竹、安之若素、百家争鸣、饱食暖衣、闭月羞花、别具匠心、别具一格、别有天地、不分上下、不登大雅之堂、不登大雅、长袖善舞、沉鱼落雁、尺幅千里、出神入化、初写黄庭、唇红齿白、春蚓秋蛇、春诵夏弦、大处落墨、大雅之堂、大音希…
  • 哀丝豪竹

    哀丝豪竹[ āi sī háo zhú ]

    解释:丝、竹:弦乐、管乐的通称;豪竹: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。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》诗:“酒肉如山又一时,初筵哀丝动豪竹。”

  • 按部就班

    按部就班[ àn bù jiù bān ]

    解释:部、班:门类,次序;就:归于。按照一定的步骤、顺序进行。也指按老规矩办事,缺乏创新精神。

    出处: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然后选义案部,考辞就班。”

  • 百家争鸣

    百家争鸣[ bǎi jiā zhēng míng ]

    解释: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。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。百家,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。鸣,发表见解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艺文志》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……蜂出并作,各引一端,崇其所说,以此弛说,取舍诸候。”

  • 闭月羞花

    闭月羞花[ bì yuè xiū huā ]

    解释:闭:藏。使月亮躲藏,使花儿羞惭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四折:“引动这撩云拨雨心,想起那闭月羞花貌,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。”

  • 不登大雅之堂

    不登大雅之堂[ 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 ]

    解释: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部评话,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。”

  • 不落窠臼

    不落窠臼[ bù luò kē jiù ]

    解释:比喻有独创风格,不落旧套。

    出处: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内编》四:“初学必从此入门,庶不落小家窠臼。”

  • 沉鱼落雁

    沉鱼落雁[ chén yú luò yàn ]

    解释:鱼见之沉入水底,雁见之降落沙洲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毛嫱、丽姬,人之所美也;鱼见之深入,鸟见之高飞,麋鹿见之决骤,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?”

  • 出神入化

    出神入化[ chū shén rù huà ]

    解释:神、化:指神妙的境域。极其高超的境界。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我不曾出声,他连忙答应。金圣叹:‘真正出神入化之笔’。”

  • 春蚓秋蛇

    春蚓秋蛇[ chūn yǐn qiū shé ]

    解释:比喻字写得不好,弯弯曲曲,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行之若萦春蚓,字字如绾秋蛇。”

  • 唇红齿白

    唇红齿白[ chún hóng chǐ bái ]

    解释:嘴唇红,牙齿白。形容人容貌俊美。

    出处:明·胡文焕《琼琚记·桑下戏妻》:“只见唇红齿白,桃花脸,绿鬓朱颜柳叶眉,因此不忍而去。”

  • 大处落墨

    大处落墨[ dà chù luò mò ]

    解释:落墨:落笔。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。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。

    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,真正阔的笔!看你不出,倒是个大处落墨的!”

  • 得心应手

    得心应手[ dé xīn yìng shǒu ]

    解释:得:得到,想到;应:反应,配合。心里怎么想,手就能怎么做。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。”

  • 地大物博

    地大物博[ dì dà wù bó ]

    解释:博:丰富。指国家疆土辽阔,资源丰富。

    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别省可比。”

  • 地广人稀

    地广人稀[ dì guǎng rén xī ]

    解释:地方大,人烟少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习俗颇殊,地广民稀。”

  • 风刀霜剑

    风刀霜剑[ fēng dāo shuāng jiàn ]

    解释:寒风象刀,严霜象剑。形容气候寒冷,刺人肌肤。也比喻恶劣的环境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《葬花辞》: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风刀霜剑严相逼。”

有关形容艺术的词语(1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