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生病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人生病的成语:闭月羞花、病从口入、病去如抽丝、病势尪羸、病病殃殃、病入骨髓、病病歪歪、不治之症、沉痼自若、愁潘病沈、大有起色、大汗淋漓、多愁多病、二竖为虐、儿女英雄、风度翩翩、风流潇洒、含蓼问疾、讳疾忌医、祸从口出、疥癞之疾、疥癣之病、…
  • 闭月羞花

    闭月羞花[ bì yuè xiū huā ]

    解释:闭:藏。使月亮躲藏,使花儿羞惭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四折:“引动这撩云拨雨心,想起那闭月羞花貌,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。”

  • 病入膏肓

    病入膏肓[ bìng rù gāo huāng ]

    解释:膏肓:古人把心尖脂肪叫“膏”,心脏与膈膜之间叫“肓”。形容病情十分严重,无法医治。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”

  • 病入骨髓

    病入骨髓[ bìng rù gǔ suǐ ]

    解释:病到骨头里。形容病势严重,无法医治。也比喻事态严重,无法挽救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疾在腠理,汤熨之所及也;在肌肤,鍼石之所及也;在肠胃,火齐之所及也;在骨髓,司命之所属,无奈何也。今在骨髓,臣是以无请也。”

  • 病病歪歪

    病病歪歪[ bìng bìng wāi wāi ]

    解释: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一幕:“你教大爷歇歇吧,他病病歪歪!”

  • 病从口入

    病从口入[ bìng cóng kǒu rù ]

    解释: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。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。

    出处:晋·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

  • 不治之症

    不治之症[ bù zhì zhī zhèng ]

    解释:医治不好的病。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太医诊了诊脉,说道:‘……此乃不治之症。’”

  • 沉痼自若

    沉痼自若[ chén gù zì ruò ]

    解释:沉痼:积久难治的疾病。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。

    出处:《宋史·赵与懽》:“第言端平以来,窜脏吏,禁包苴,戒奔竟,戢横敛,而风俗沉痼自若。”

  • 愁潘病沈

    愁潘病沈[ chóu pān bìng shěn ]

    解释:泛指烦恼和疾病。

    出处:晋·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,南朝·梁·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。

  • 大有起色

    大有起色[ dà yǒu qǐ sè ]

    解释:明显地出现好转的样子(多指焕散的工作或觉重的疾病)。

    出处:清·张集馨《道咸宦海见闻录》:“皖省惟英、霍有零贼,余亦肃清,南中军务,大有起色。”

  • 多愁多病

    多愁多病[ duō chóu duō bìng ]

    解释: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。

    出处:宋·柳永《倾杯词》:“早是多愁多病,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看。”

  • 二竖为虐

    二竖为虐[ èr shù wéi nüè ]

    解释:竖:小子;二竖:指病魔;虐:侵害。比喻疾病缠身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”

  • 风度翩翩

    风度翩翩[ fēng dù piān piān ]

    解释:风度:风采气度,指美好的举止姿态;翩翩:文雅的样子。举止文雅优美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:“平原君,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。”

  • 风流潇洒

    风流潇洒[ fēng liú xiāo sǎ ]

    解释:英俊有才华,气度超脱。

    出处:明·徐复祚《红梨记·投雍》:“素娘,似你这般风流潇洒,如花似玉,向在风尘,知心有几。”

  • 含蓼问疾

    含蓼问疾[ hán liǎo wèn jí ]

    解释:蓼:一种苦味水草。不顾辛苦,慰问疾病。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,跟百姓同甘共苦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:“观其所以结物情者,岂徒投醪抚寒,含蓼问疾而已哉?”

  • 讳疾忌医

    讳疾忌医[ huì jí jì yī ]

    解释:讳:避忌;忌:怕,畏惧。隐瞒疾病,不愿医治。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。

    出处:宋·周敦颐《周子通书·过》:“今人有过,不喜人规,如护疾而忌医,宁灭其身而无悟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