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写山的成语二百字

更新:
描写山的成语二百字:安如太山、安若泰山、巴山夜雨、巴山度岭、巴山蜀水、拔树撼山、跋山涉水、跋涉山川、跋山涉川、跋履山川、白山黑水、百二山川、百二关山、半壁山河、半壁江山、半壁河山、本性难移、避溺山隅、不识泰山、车到山前必有路、崇山峻岭、重山…
  • 安如太山

    安如太山[ ān rú tài shān ]

    解释: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泰,也写作“太”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

    出处:汉·焦赣《易林·坤之中孚》:“安如太山,福禧屡臻。虽有豺虎,不致危身。”

  • 安若泰山

    安若泰山[ ān ruò tài shān ]

    解释: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梁纪下论》:“自谓安若泰山,算无遗策。”

  • 巴山蜀水

    巴山蜀水[ bā shān shǔ shuǐ ]

    解释:巴、蜀指四川一带。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。

  • 巴山夜雨

    巴山夜雨[ bā shān yè yǔ ]

    解释: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。

    出处:唐·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: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说巴山夜雨时。”

  • 跋山涉水

    跋山涉水[ bá shān shè shuǐ ]

    解释:跋山:翻过山岭;涉水,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。翻山越岭,趟水过河。形容走远路的艰苦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:“大夫跋涉,我心则忧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跋山涉水,蒙犯霜露。”

  • 白山黑水

    白山黑水[ bái shān hēi shuǐ ]

    解释:长白山和黑龙江。泛指我国东北地区。

    出处:《金史·世纪》:“生女之地有混同江、长白山。混同江亦号黑龙江,所谓‘白山黑水’是也。”

  • 半壁江山

    半壁江山[ bàn bì jiāng shān ]

    解释:半壁:半边;江山:比喻国家疆土。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。

    出处:清·蒋士诠《冬青树·提纲》:“半壁江山,比五季朝廷尤小。”

  • 本性难移

    本性难移[ běn xìng nán yí ]

    解释:移:改变。本质难于改变。

    出处:元·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楔子:“想他每无恩义,本性难移,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。”

  • 拔山举鼎

    拔山举鼎[ bá shān jǔ dǐng ]

    解释: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

    出处: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籍是时年方二十四,力敌万夫,有拔山举鼎之威。”

  • 拔树撼山

    拔树撼山[ bá shù hàn shān ]

    解释:拔起大树,摇动高山。形容声势极大。

    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哪吒三变》第四折:“唤雨的注雨如倾,呼风的狂风乱吼,天摧地塌,拔树撼山。”

  • 巴山度岭

    巴山度岭[ bā shān dù lǐng ]

    解释:指爬山越岭。

    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一一六回:“只见解珍、解宝便道:‘我兄弟两个,原是猎户出身,巴山度岭得惯。’”

  • 避溺山隅

    避溺山隅[ bì nì shān yú ]

    解释: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。表示远远回避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相如《美人赋》:“譬于防火水中,避溺山隅,此乃未见其可欲。”

  • 不识庐山真面目

    不识庐山真面目[ 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 ]

    解释: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  • 重山复岭

    重山复岭[ chóng shān fù lǐng ]

    解释:指山峦重叠层接。

    出处:明·何景明《进舟赋》序:“予使于滇,行将万里,所越皆重山复岭,以舆以马,颠顿驰跋,而不任其劳。”

  • 重山复水

    重山复水[ chóng shān fù shuǐ ]

    解释:指山峦重叠,水流盘曲。

    出处:宋·林逋《风水洞》诗:“平昔常闻风水洞,重山复水去无穷。”

描写山的词语二百字(2个)

  • 山旮旯儿偏僻的山区。
  • 牛山濯濯濯濯:光秃,无草木的样子。牛山上光秃秃的。形容寸草不生的荒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