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愚蠢无知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人愚蠢无知的成语:哀感顽艳、坌鸟先飞、笨嘴笨舌、蔽聪塞明、不学无术、不省人事、不知薡蕫、不识之无、不识泰山、不辨菽粟、不辨菽麦、呆头呆脑、钝口拙腮、顿口拙腮、焚林而猎、疯疯癫癫、竭泽而渔、黎丘丈人、脸憨皮厚、买椟还珠、懵懵懂懂、面墙而立…
  • 傻头傻脑

    傻头傻脑[ shǎ tóu shǎ nǎo ]

    解释:形容思想糊涂,愚笨痴呆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九回:“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,这么说起来,比头里竟明白多了。'

  • 枉己正人

    枉己正人[ wǎng jǐ zhèng rén ]

    解释:枉:弯曲,不正;正:纠正。自己立脚不正,却要去纠正别人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。”

  • 无的放矢

    无的放矢[ wú dì fàng shǐ ]

    解释:的:靶心;矢:箭。没有目标乱射箭。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,或不切合实际。

    出处:清 梁启超《中日交涉汇评》:“如是,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,直拉杂摧烧之可耳。”

  • 枉曲直凑

    枉曲直凑[ wǎng qǔ zhí còu ]

    解释:指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。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。

  • 心拙口夯

    心拙口夯[ xīn zhuō kǒu bèn ]

    解释:心思笨,又不善于说话。

    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0回:“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,由着人说呢!”

  • 小黠大痴

    小黠大痴[ xiǎo xiá dà chī ]

    解释:黠:聪明而狡猾。小处狡黠精明,而大处往往糊涂失算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驱我令去,小黠大痴。”

  • 一丁不识

    一丁不识[ yī dīng bù shí ]

    解释: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

  • 一窍不通

    一窍不通[ yī qiào bù tōng ]

    解释:窍:洞,指心窍。没有一窍是贯通的。比喻一点儿也不懂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
  • 有眼不识泰山

    有眼不识泰山[ 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 ]

    解释:虽有眼睛,却不认识泰山。比喻见闻太窄,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。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”

  • 有眼如盲

    有眼如盲[ yǒu yǎn rú máng ]

    解释:虽有眼睛,如同瞎子。指不认识著名人物,或不识大体。

    出处:元·范子安《竹叶舟》第四折:“师父,弟子有眼如盲,只望师父救度咱。”

  • 愚不可及

    愚不可及[ yú bù kě jí ]

    解释:愚:傻,笨,及:比得上。愚蠢得别人比不上。形容极其愚笨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宁武子,邦有道则知,邦无道则愚。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

  • 一无所闻

    一无所闻[ yī wú suǒ wén ]

    解释:一点也没有听说,丝毫也不知道。

  • 装疯卖傻

    装疯卖傻[ zhuāng fēng mài shǎ ]

    解释:故意装成疯疯癫癫,傻里傻气。

    出处:程道一《庚子事变演义》:“打算装疯卖傻,充作神仙附体,杀此一龙,自己便可即位。”

  • 拙口钝腮

    拙口钝腮[ zhuō kǒu dùn sāi ]

    解释:比喻嘴笨,没有口才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八回:“我等愚卤,拙口钝腮,不会说话。”

  • 装疯作傻

    装疯作傻[ zhuāng fēng zuò shǎ ]

    解释:故意装成疯疯癫癫,傻里傻气。同“装疯卖傻”。

    出处:郑振铎《桂公塘》八:“贾余庆在饮酒中间,装疯作傻,诋骂南朝人物无所不至,用以献媚于铁木儿。”

形容人愚蠢无知的词语(2个)

  • 傻眉愣眼形容发呆的样子。
  • 脸憨皮厚憨:痴傻的样子。满脸痴傻气,脸皮很厚,不知廉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