赞美秋天花朵的成语

更新:
赞美秋天花朵的成语:出水芙蓉、春兰秋菊、春华秋实、春暖花开、春花秋月、风花雪月、桂子飘香、国色天香、红衰翠减、花容月貌、花好月圆、花花公子、花花世界、金枝玉叶、镜花水月、可见一斑、空谷幽兰、柳暗花明、柳暗花明又一村、落花流水、明日黄花、秋月…
  • 落花流水

    落花流水[ luò huā liú shuǐ ]

    解释: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。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。

    出处:唐·李群玉《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》诗:“兰浦苍苍春欲暮,落花流水怨离襟。”五代南唐·李煜《浪淘沙》词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”

  • 人面桃花

    人面桃花[ rén miàn táo huā ]

    解释:形容男女邂逅钟情,随即分离之后,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。

    出处:唐·崔护《题都城南庄》诗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
  • 水木清华

    水木清华[ shuǐ mù qīng huá ]

    解释:水:池水,溪水;木:花木;清:清幽;华:美丽有光彩。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。

    出处:晋·谢混《游西池》诗:“景晨鸣禽集,水木湛清华。”

  • 水性杨花

    水性杨花[ shuǐ xìng yáng huā ]

    解释:象流水那样易变,象杨花那样轻飘。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。

    出处:明 无名氏《小孙屠》:“你休得假惺惺,杨花水性无凭准。”

  • 岁寒三友

    岁寒三友[ suì hán sā yǒu ]

    解释: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花耐寒开放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

    出处:元·白朴《朝中措》:“苍松隐映竹交加,千树玉梨花,好个岁寒三友,更堪红白山茶。”

  • 无可奈何花落去

    无可奈何花落去[ 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 ]

    解释: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。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。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。

    出处:宋·晏殊《浣溪沙》词: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

  • 雾里看花

    雾里看花[ wù lǐ kàn huā ]

    解释:原形容年老视力差,看东西模糊,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小寒食舟中作》诗:“春水船如天上坐,老年花似雾中看。”

  • 五花大绑

    五花大绑[ wǔ huā dà bǎng ]

    解释:先用绳索套住脖子,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入方式。

    出处:李季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二部二:“顺着捆来横着绑,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。”

  • 走马观花

    走马观花[ zǒu mǎ guān huā ]

    解释:走马:骑着马跑。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。原形容事情如意,心境愉快。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。

    出处:唐·孟郊《登科后》诗: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
  • 柳暗花明

    柳暗花明[ liǔ àn huā míng ]

    解释:垂柳浓密,鲜花夺目。形容柳树成荫,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。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。

    出处:唐·武元衡《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》:“柳暗花明池上山,高楼歌洒换离颜。”宋·陆游《游山西村》诗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

  • 柳暗花明又一村

    柳暗花明又一村[ 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 ]

    解释: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,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。

    出处:宋·陆游《游山西村》诗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

  • 明日黄花

    明日黄花[ míng rì huáng huā ]

    解释:黄花:菊花。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。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九日次韵王巩》诗:“相逢不用忙归去,明日黄花蝶也愁。”

  • 秋月春花

    秋月春花[ qiū yuè chūn huā ]

    解释:春天的花朵,秋天的月亮。泛指春秋美景。

    出处:南唐·李煜《虞美人》词: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。”

  • 昙花一现

    昙花一现[ tán huā yī xiàn ]

    解释:昙花:即优昙钵花,开放时间很短。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,很快就消失。

    出处:《妙法莲华经·方便品》:“佛告舍利佛,如是妙法,诸佛如来,时乃说之,如优昙钵花,时一现耳。”

  • 逃之夭夭

    逃之夭夭[ táo zhī yāo yāo ]

    解释: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。后借用“逃之夭夭”表示逃跑,是诙谐的说法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