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普通平庸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普通平庸的成语:不可教训、不堪造就、不文不武、才疏德薄、草木俱朽、樗栎庸材、赐墙及肩、寸长尺短、大有作为、道边苦李、德薄能鲜、德薄才疏、儿女英雄、饭囊衣架、饭来张口、饭坑酒囊、凡夫俗子、凡夫肉眼、华而不实、季孟之间、两脚书橱、碌碌无为、…
  • 碌碌无能

    碌碌无能[ lù lù wú néng ]

    解释:碌碌:平庸、无能的。平平庸庸,没有能力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公等録録(碌碌),所谓因人成事者也。”

  • 碌碌无闻

    碌碌无闻[ lù lù wú wén ]

    解释:碌碌:平庸的样子。形容人平平庸庸,没有名望。

    出处:宋·秦观《李状元墓铭》:“君以诸生崛兴,名动海内,其视碌碌无闻而殁者,亦可以无憾。”

  • 平淡无奇

    平淡无奇[ píng dàn wú qí ]

    解释:奇:特殊的。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,没有吸引人的地方。

    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,说得也平淡无奇。”

  • 肉眼凡夫

    肉眼凡夫[ ròu yǎn fán fū ]

    解释:肉眼:佛经中说有,天、肉慧、法佛五眼,肉眼为肉身之眼,也泛指俗眼;凡夫:指凡人。指尘世平常的人。

    出处:元·范子安《竹叶舟》第一折:“这都是神仙骨,不似你肉眼凡夫。”

  • 无名小卒

    无名小卒[ wú míng xiǎo zú ]

    解释:卒:古时指士兵。不出名的小兵。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一回:“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,大喝:‘魏延无名小卒,安敢造乱!’”

  • 无能为力

    无能为力[ wú néng wéi lì ]

    解释:不能施展力量。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、解决某个问题。

    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四:“此罪至重,微我难解脱,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。”

  • 无所作为

    无所作为[ wú suǒ zuò wéi ]

    解释:作为:作出成绩。没有做出任何成绩。指工作中安于现状,缺乏创造性。

    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:“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,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。”

  • 吴下阿蒙

    吴下阿蒙[ wú xià ā méng ]

    解释:吴下:现江苏长江以南;阿蒙:指吕蒙。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。比喻人学识尚浅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,至于今者,学识英博,非复吴下阿蒙。”

  • 扬眉吐气

    扬眉吐气[ yáng méi tǔ qì ]

    解释:扬起眉头,吐出怨气。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唐·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何惜阶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扬眉吐气,激昂青云耶?”

  • 一事无成

    一事无成[ yī shì wú chéng ]

    解释: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。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。形容毫无成就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除夜寄微之》诗:“鬓毛不觉白毵毵,一事无成百不堪。”

  • 倚门傍户

    倚门傍户[ yǐ mén bàng hù ]

    解释:倚、傍:靠着。比喻做学问自己没有见解,只袭取别人的说法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一:“僧问纸衣和尚:‘如何是宾中宾?’师曰:‘倚门傍户。’”

  • 庸人自扰

    庸人自扰[ yōng rén zì rǎo ]

    解释:自扰:自找麻烦。指本来没事,自己找麻烦。

    出处:《新唐书·陆象先传》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扰之而烦耳。”

  • 庸庸碌碌

    庸庸碌碌[ yōng yōng lù lù ]

    解释:庸:平庸。指平凡无奇。

    出处:明·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三:“卿等居持衡秉鉴之任,宜在公平以辨别贤否,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。”

  • 有负众望

    有负众望[ yǒu fù zhòng wàng ]

    解释:指辜负众人的期望。

  • 真知灼见

    真知灼见[ zhēn zhī zhuó jiàn ]

    解释:灼:明白,透彻。正确而透彻的见解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:“真知灼见者,尚且有误,何况其他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