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缓慢的行走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缓慢的行走的成语:不慌不忙、不疾不徐、步态蹒跚、步履维艰、步履蹒跚、颤颤巍巍、跌跌撞撞、鹅行鸭步、缓不济急、急惊风撞着慢郎中、踉踉跄跄、趔趔趄趄、慢条斯理、慢慢吞吞、漫条斯理、轻吞慢吐、姗姗来迟、施施而行、歪歪倒倒、鸭行鹅步、远水不救近…
  • 不疾不徐

    不疾不徐[ bù jí bù xú ]

    解释:疾:急速。徐:缓慢。不急不慢。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,不太快或不太慢。

    出处:宋·黄庭坚《王纯中墓志铭》:“君调用财力,不疾不徐,劳民劝功,公私以济。”

  • 步履维艰

    步履维艰[ bù lǚ wéi jiān ]

    解释: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。

    出处:明·邵景瞻《觅灯因话·桂迁梦感录》:“念见刘,颈荷欠徽,手交木叶,颜色枯槁,步履艰难。”

  • 鹅行鸭步

    鹅行鸭步[ é xíng yā bù ]

    解释:步:走。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。比喻步行缓慢。

    出处:元 杨暹《西游记》第四本第13出:“见一人光纱帽,黑布衫,鹰头雀脑将身探,狼心狗行潜宗阚,鹅行鸭步怀愚滥。”

  •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

   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[ jí jīng fēng zhuàng zhe màn láng zhōng ]

    解释: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。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。

    出处:《晚清文学丛钞·瞎编奇闻》第五回:“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,我家里死在床上,我如何等得急你呢?”

  • 漫条斯理

    漫条斯理[ màn tiáo sī lǐ ]

    解释:慢条斯理,形容动作缓慢,不慌不忙。

    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,听见老爷的话,便过来规规矩矩,漫条斯理的说道:‘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。’”

  • 轻吞慢吐

    轻吞慢吐[ qīng tūn màn tǔ ]

    解释: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,吐词缓慢。

    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0回:“妥娘唱毕,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,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,嘹嘹呖呖,唱将起来。”

  • 姗姗来迟

    姗姗来迟[ shān shān lái chí ]

    解释:姗姗:形容走得缓慢从容。慢腾腾地来晚了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孝武李夫人传》:“立而望之,偏何姗姗其来迟。”

  • 施施而行

    施施而行[ shī shī ér xíng ]

    解释:形容走路缓慢。彼留子嗟,将其来施施。

    出处:《诗经·王风·丘中有麻》

  • 远水不救近火

    远水不救近火[ 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 ]

    解释: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。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失火而取水于海,海水虽多,火必不灭矣,远水不救近火也。”

  • 鸭行鹅步

    鸭行鹅步[ yā xíng é bù ]

    解释:步:走。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。比喻步行缓慢。

    出处: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二折:“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,肚迭胸高,鸭步鹅行。”

  • 远水救不得近火

    远水救不得近火[ 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 ]

    解释: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。

   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:“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,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。”

  • 寸步难行

    寸步难行[ cùn bù nán xíng ]

    解释:形容走路困难。也比喻处境艰难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九日寄岑参》:“出门复入门,雨脚但如旧。所向泥活活,思君令人瘦……寸步曲江头,难为一相就。”

  • 踉踉跄跄

    踉踉跄跄[ 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 ]

    解释:踉跄:走路不稳。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头重脚轻,对明月眼红面赤;前合后仰,趁清风东倒西歪。踉踉跄跄上山来,似当风之鹤;摆摆摇摇回寺去,如出水之龟。”

  • 慢条斯理

    慢条斯理[ màn tiáo sī lǐ ]

    解释: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,不慌不忙。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,不不慌不忙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:“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,慢条斯理,如在意如不在意。”

  • 步履蹒跚

    步履蹒跚[ bù lǚ pán shān ]

    解释:蹒跚: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。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,歪歪倒倒的样了。

    出处:唐·皮日休《上真观》:“天禄行蹒跚。”

形容缓慢的行走的词语(1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