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人吃惊惊讶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人吃惊惊讶的成语:被宠若惊、瞠目结舌、宠辱不惊、宠辱若惊、怵目惊心、触目惊心、大吃一惊、大惊失色、打草惊蛇、打草蛇惊、担惊受怕、担惊受恐、担惊忍怕、耽惊受怕、胆丧魂惊、躭惊受怕、瞪眼咋舌、瞪目结舌、吊胆惊心、冻浦鱼惊、动地惊天、动魄惊心…
  • 瞪眼咋舌

    瞪眼咋舌[ dèng yǎn zé shé ]

    解释:睁着眼睛,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。同“瞪目结舌”。

    出处:康濯《腊梅花·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》: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,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。”

  • 吊胆惊心

    吊胆惊心[ diào dǎn jīng xīn ]

    解释:犹言吊胆提心。

    出处:《说唐》第八回:“众将进前射箭,射中的磨旗擂鼓,不中的吊胆惊心。”

  • 躭惊受怕

    躭惊受怕[ dān jīng shòu pà ]

    解释:犹言担受惊吓。

    出处:元·刘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受官差在旅途,躭惊受怕过朝暮,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。”

  • 果不其然

    果不其然[ guǒ bù qí rán ]

    解释:果然如此。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。

    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我说:‘姑老爷今非昔比,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,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。’,今日果不其然。”

  • 果然如此

    果然如此[ guǒ rán rú cǐ ]

    解释:果真是这样。指不出所料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张既传》:“诸葛恪多辈耳!近张敬仲县论格,以为必见杀,今果然如此。”

  • 骇人听闻

    骇人听闻[ hài rén tīng wén ]

    解释:骇:震惊。使人听了非常吃惊、害怕。

    出处: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东角楼街巷》:“南通一巷,谓之界身,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,屋宇雄壮,门面广阔,望之森然,每一交易,动即千万,骇人闻见。”

  • 恍然大悟

    恍然大悟[ huǎng rán dà wù ]

    解释:恍然:猛然清醒的样子;悟:心里明白。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。

    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五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

  • 惊魂未定

    惊魂未定[ jīng hún wèi dìng ]

    解释: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谢量移汝州表》:“只影自怜,命寄江湖之上;惊魂未定,梦游缧绁之中。”

  • 惊愕失色

    惊愕失色[ jīng è shī sè ]

    解释:失色: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。惊恐得改变了神色。形容十分吃惊。

    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·上卷》:“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,将士皆惊愕失色。”

  • 惊心悼胆

    惊心悼胆[ jīng xīn dào dǎn ]

    解释:悼:战栗。形容恐惧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释言》卷上:“今人言惧,犹曰惊心悼胆。”

  • 惊弓之鸟

    惊弓之鸟[ jīng gōng zhī niǎo ]

    解释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;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
  • 惊心动魄

    惊心动魄[ jīng xīng dòng pò ]

    解释: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南朝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
  • 惊恐万状

    惊恐万状[ jīng kǒng wàn zhuàng ]

    解释:形容害怕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宋·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壮而莫支。”

  • 惊世骇俗

    惊世骇俗[ jīng shì hài sú ]

    解释:世、俗:指一般人。使一般人感到惊骇。

    出处:宋·朱熹《答陈抑之》:“勤劳半世,汩没于章句训诂之间,黾勉于规矩绳约之内,卒无高奇深眇之见可以惊世而骇俗。”

  • 口呆目瞪

    口呆目瞪[ kǒu dāi mù dèng ]

    解释:嘴说不出话,眼发直。形容很吃惊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明·许仲林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十七回:“那军士见妲己美貌,已自有十分怜惜,再加他娇滴滴,叫了几声将军长,将军短。便把这些军士,叫得骨软筋酥,口呆目瞪,软痴痴作一堆麻,酥酥成一块,莫能动履。”

形容人吃惊惊讶的词语(3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