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文学编辑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文学编辑的成语:白雪阳春、笔酣墨饱、别有滋味、才华横溢、才过屈宋、残膏剩馥、出人意料、出神入化、传神写照、传神阿堵、春回大地、大气磅礴、独断专行、高自期许、呼之欲出、画意诗情、慧业才人、慧业文人、辉光日新、击碎唾壶、吉祥如意、口口相传、…
  • 击碎唾壶

    击碎唾壶[ jī suì tuò hú ]

    解释:唾壶:古代的痰盂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

  • 吉祥如意

    吉祥如意[ jí xiáng rú yì ]

    解释:祥:祥瑞。如意称心。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:“再休想吉祥如意,多管是你恶限临逼。”

  • 青出于蓝

    青出于蓝[ qīng chū yú lán ]

    解释:青:靛青;蓝: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。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,但颜色比蓝更深。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。

    出处: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”

  • 七步成诗

    七步成诗[ qī bù chéng shī ]

    解释:称人才思敏捷。

   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

  •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

  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[ 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 ]

    解释: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,但颜色比蓝草更深。青:靛青,青色颜料。蓝:蓼蓝,一种可以提炼颜料的草。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,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。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。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。

    出处:青,出于蓝,而胜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——荀子 劝学

  • 十全十美

    十全十美[ shí quán shí měi ]

    解释:十分完美,毫无欠缺。

    出处:清 陈朗《雪月梅传》:“贤侄出门也得放心,岂不是十全十美。”

  • 死而后已

    死而后已[ sǐ ér hòu yǐ ]

    解释:已:停止。死了以后才罢手。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

  • 市民文学

    市民文学[ shì mín wén xué ]

    解释:封建社会后期,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。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,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。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。

  • 唾壶击碎

    唾壶击碎[ tuò hú jī suì ]

    解释:唾壶:古代的痰盂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

  • 韦编三绝

    韦编三绝[ wéi biān sān jué ]

    解释:韦编: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;三:概数,表示多次;绝:断。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。比喻读书勤奋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

  • 握瑜怀玉

    握瑜怀玉[ wò yú huái yù ]

    解释:瑜:美玉。怀藏有美玉。比喻富有文学才能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刘虬传》:“是以握瑜怀玉之士,瞻郑邦而知退,章甫翠履之人,望闽乡而叹息。”

  • 下里巴人

    下里巴人[ xià lǐ bā rén ]

    解释: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。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。

    出处:战国楚·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:‘下里巴人’,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。”

  • 行云流水

    行云流水[ xíng yún liú shuǐ ]

    解释: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,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答谢民师书》:“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,观之熟矣;大略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,但常行于所当行,止于不可不止。”

  • 兴会淋漓

    兴会淋漓[ xìng huì lín lí ]

    解释:兴会:兴致;淋漓:酣畅,充盛。形容兴致很高,精神舒畅。

    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3回:“这父子兴会淋漓,巳牌末脱稿。”

  • 一气呵成

    一气呵成[ yī qì hē chéng ]

    解释:一口气做成。形容文章结构紧凑,文气连贯。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,迅速不间断地完成。

    出处: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近体中》:“若‘风急天高’,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,一句之中字字皆律,而实一意贯串,一气呵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