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几乎要死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几乎要死的成语:半死不活、风中之烛、风中秉烛、风烛草露、负债累累、苟延一息、苟延残喘、苟留残喘、岌岌可危、间不容发、没精打采、命在旦夕、命在朝夕、命若悬丝、暮景残光、年老体衰、气息奄奄、千钧一发、人命危浅、日薄西山、日薄虞渊、寿终正寝、…
  • 摇摇欲坠

    摇摇欲坠[ yáo yáo yù zhuì ]

    解释:摇摇:摇动,摇晃;坠:落下。形容十分危险,很快就要掉下来,或不稳固,很快就要垮台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零四回:“众视之,见其色昏暗,摇摇欲坠。”

  • 一息尚存

    一息尚存[ yī xī shàng cún ]

    解释:息:呼吸,气息;尚:还。还有一口气。指生命的最后阶段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泰伯》:“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!”朱熹注:“一息尚存,此志不容少懈,可谓远矣。”

  • 淹淹一息

    淹淹一息[ yān yān yī xī ]

    解释:形容呼吸微弱,濒于死亡。同“奄奄一息”。

    出处: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五回:“马二先生大惊,急上楼进房内去看,已是淹淹一息,头也抬不起来。”

  • 一息奄奄

    一息奄奄[ yī xī yǎn yǎn ]

    解释:只有微弱的一口气。形容垂死之状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七回:“紫鹃等看去,只有一息奄奄,明知劝不过来, 惟有守着流泪。”

  • 一线生机

    一线生机[ yī xiàn shēng jī ]

    解释:线:微小;生机:生存的机会。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。

    出处: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:“若借温太真之事,为小人开一线生路,借范尧夫之言,为君子忧后来之祸,则失之矣。”

  • 朝不保夕

    朝不保夕[ zhāo bù bǎo xī ]

    解释: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。形容形势危急,难以预料。

    出处: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

  • 朝不虑夕

    朝不虑夕[ zhāo bù lǜ xī ]

    解释: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。形容形势危急,难以预料。

    出处: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

  • 半死不活

    半死不活[ bàn sǐ bù huó ]

    解释:形容筋疲力尽,精神不振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听说停刑的头一日,即是昨日,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,都收监了。”

  • 没精打采

    没精打采[ méi jīng dǎ cǎi ]

    解释:形容精神不振,提不起劲头。

    出处:清·曹雪琴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七回:“贾宝玉满肚疑团,没精打采的归至怡红院中:”

  • 命若悬丝

    命若悬丝[ mìng ruò xuán sī ]

    解释:比喻生命垂危。

    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6回:“吾今命若悬丝,专望救援。”

  • 命在旦夕

    命在旦夕[ mìng zài dàn xī ]

    解释:旦夕:早晚之间,形容极短的时间。生命垂危,很快会死去。

    出处:唐·陈子昂《为建安王与诸将书》:“尽病水肿,命在旦夕。”

  • 苟延残喘

    苟延残喘[ gǒu yán cán chuǎn ]

    解释:苟:暂且,勉强;延:延续;残喘:临死前的喘息。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。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。

    出处: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今日之事,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,以苟延残喘乎?”

  • 间不容发

    间不容发[ jiàn bù róng fà ]

    解释: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。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。

    出处: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系绝于天,不可复结,坠入深渊,难以复出,其出不出,间不容发。”

  • 死气沉沉

    死气沉沉[ sǐ qì chén chén ]

    解释:形容气氛不活泼。也形容人精神消沉,不振作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书信集 致吴渤》:“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,凡较好的作品,一定不准出版,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。”

  • 体无完肤

    体无完肤[ tǐ wú wán fū ]

    解释: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。形容遍体都是伤。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,或被批评、责骂得很厉害。

    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“子忠与艾俱死”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:“师纂亦与艾俱死……死之日体无完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