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什么成语形容酒好

更新:
用什么成语形容酒好:杯酒言欢、杯酒戈矛、沉湎淫逸、沉湎酒色、桂酒椒浆、金浆玉醴、金浆玉液、金波玉液、金貂贳酒、金貂取酒、金貂换酒、金龟换酒、酒醉饭饱、烂醉如泥、恋酒迷花、绿酒红灯、迷迷糊糊、酩酊大醉、平原督邮、浅斟低唱、轻而易举、青州从事、…
  • 沉湎淫逸

    沉湎淫逸[ chén miǎn yín yì ]

    解释:沉湎:沉迷。沉溺于酒和安逸中间。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,纵欲放荡。

    出处:宋·杨万里《宋故龙图阁学士张公神道碑》:“太康败于甘酒,桀败于酒池,厉王败于荒酒,幽王败于沉湎淫逸。”

  • 桂酒椒浆

    桂酒椒浆[ guì jiǔ jiāo jiāng ]

    解释:泛指美酒。

    出处:《楚辞·九歌·东皇太一》:“蕙肴蒸兮兰藉,奠桂酒兮椒浆。”王逸注:“桂酒,切桂置酒中也;椒浆,以椒置浆中也。言己供待弥敬,乃以惠草蒸肴,芳兰为藉,进桂酒椒浆,以备五味也。”

  • 金龟换酒

    金龟换酒[ jīn guī huàn jiǔ ]

    解释:解下金龟换美酒。形容为人豁达,恣情纵酒。

    出处:唐·李白《对酒忆贺监诗序》:“太子宾客贺公,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,呼余为‘谪仙人’,因解金龟,换酒为乐。”

  • 金貂换酒

    金貂换酒[ jīn diāo huàn jiǔ ]

    解释:取下冠饰换美酒。形容不拘礼法,恣情纵酒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阮孚传》:“迁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。尝以金貂换酒,复为所司弹劾,帝宥之。”

  • 金浆玉醴

    金浆玉醴[ jīn jiāng yù lǐ ]

    解释:浆:酒;醴:甜酒。原指仙药,后指美酒佳酿。

    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内篇》:“朱草生名山岩石中,汁如血,以金玉投其中,立便可丸如泥,久则成水。以金投之,名为金浆,以玉投之,名为玉醴,服之皆长生。”

  • 酒醉饭饱

    酒醉饭饱[ jiǔ zuì fàn bǎo ]

    解释:比喻饮食得到了满足。

    出处:明·张岱《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》:“其一,不舟不车,不衫不帻,酒醉饭饱,呼群三五,跻入人丛。”

  • 金貂取酒

    金貂取酒[ jīn diāo qǔ jiǔ ]

    解释:取下金冠换美酒。形容不拘礼法,恣情纵酒。同“金貂换酒”。

    出处:宋·毛滂《感皇恩·镇江待闸》词:“银字吹笙,金貂取酒。”

  • 金貂贳酒

    金貂贳酒[ jīn diāo shì jiǔ ]

    解释:取下金冠换美酒。形容不拘礼法,恣情纵酒。同“金貂换酒”。

    出处:宋·韦骧《减字木兰花·劝饮酒》词:“金貂贳酒。乐事可为须趁手。”

  • 金浆玉液

    金浆玉液[ jīn jiāng yù yè ]

    解释:道教说是一种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。也指美酒。

    出处:唐·陈子昂《送中岳二三真人序》:“真朋羽会,金浆玉液。”

  • 烂醉如泥

    烂醉如泥[ làn zuì rú ní ]

    解释:醉得瘫成一团,扶都扶不住。形容大醉的样子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下·周泽》“一岁三百六十日,三百五十九日斋”唐·李贤注:“《汉官仪》此下云:‘一日不斋醉如泥。’”

  • 浅斟低唱

    浅斟低唱[ qiǎn zhēn dī chàng ]

    解释:慢慢地喝酒,低低地歌唱。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。

    出处:宋·柳永《鹤冲天》词:“忍把浮名,换了浅尝低唱。”

  • 轻而易举

    轻而易举[ qīng ér yì jǔ ]

    解释:形容事情容易做,不费力气。

    出处: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。”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,然人莫能举也。”

  • 杯酒戈矛

    杯酒戈矛[ bēi jiǔ gē máo ]

    解释: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。

    出处:《负曝闲谈》第25回:“(华尚书)愣了一会,又想周楷这个名字好熟。想了半天,恍然大悟道:‘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教我,我没有理他那个人,这真是杯酒戈矛了。’”

  • 杯酒释兵权

    杯酒释兵权[ 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 ]

    解释:释:解除。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。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。

    出处: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,加强中央集权统治,以高官厚禄为条件,解除将领们的兵权。

  • 杯酒言欢

    杯酒言欢[ bēi jiǔ yán huān ]

    解释:相聚饮酒,欢快地交谈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伪自由书·观斗》:“忽而误会消释了,忽而杯酒言欢了,忽而共同御侮了,忽而立誓报国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