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一个字是遗的成语

更新:
最后一个字是遗的成语:暴露无遗、补阙拾遗、补过拾遗、殆无孑遗、荡然无遗、道不举遗、道不掇遗、道无拾遗、洞悉无遗、毫发无遗、兼覆无遗、噍类无遗、巨细无遗、据为己有、涓滴不遗、路不拾遗、囊括无遗、扫地无遗、拾遗补阙、手泽之遗、细大无遗、纤悉无遗…
  • 补阙拾遗

    补阙拾遗[ bǔ quē shí yí ]

    解释:阙:通“缺”,缺失。拾遗:补录遗漏。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圣王将举大事,必崇三讯之法,朝置谏官以匡大理,疑承弼以补阙拾遗。”

  • 补过拾遗

    补过拾遗[ bǔ guò shí yí ]

    解释:拾遗:纠正帝王的过失。填补、纠正帝王的过失。也指匡正、改掉自己的过失、缺点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汲黯传》:“出入禁闼,补过拾遗,臣之愿也。”

  • 殆无孑遗

    殆无孑遗[ dài wú jié yí ]

    解释:殆:几乎;孑遗:剩余。几乎没有一点余剩。

    出处:晋·周祗《与刘裕书谏伐蜀》:“然益土荒残,野无青草,成都之内,殆无孑遗。”

  • 道不拾遗

    道不拾遗[ dào bù shí yí ]

    解释:遗:失物。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道不拾遗,民不妄取。”

  • 道不掇遗

    道不掇遗[ dào bù duō yí ]

    解释: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同“道不拾遗”。

    出处: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降、败、杀人及剽动者斩,盗者十倍取偿,杀牛马者没为奴婢,故道不掇遗。”

  • 据为己有

    据为己有[ jù wéi jǐ yǒu ]

    解释: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。

    出处:明·李开先《宝剑记》第二十四出:“先从片进,累建大功,童贯占为己有欺瞒皇上。”

  • 巨细无遗

    巨细无遗[ jù xì wú yí ]

    解释:大小都没有遗漏。

    出处:冯骥才、李定兴《义和拳》:“然后急不可待地像倒水一般,把所知道的一切,巨细无遗地告诉给刘黑塔他们。”

  • 涓滴不遗

    涓滴不遗[ juān dī bù yí ]

    解释:涓:细流;滴:小水珠。一点一滴也不遗漏。比喻极小的或极少的东西也不遗漏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倦夜》:“重露成涓滴,稀星乍有无。”

  • 路不拾遗

    路不拾遗[ lù bù shí yí ]

    解释:遗:失物。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

  • 拾遗补阙

    拾遗补阙[ shí yí bǔ quē ]

    解释:遗:遗漏;阙:过失。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,招贤进能。”

  • 手泽之遗

    手泽之遗[ shǒu zé zhī yí ]

    解释:手泽:为手汗所沾润。指先人遗物。

    出处:《礼记·玉藻》:“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,手泽存焉尔。”

  • 扫地无遗

    扫地无遗[ sǎo dì wú yí ]

    解释:指彻底干净,毫无存留。同“扫地无余”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惠帝纪》:“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。”

  • 易于拾遗

    易于拾遗[ yì yú shí yí ]

    解释:犹易如反掌。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。

    出处:晋·陆机《五等诸侯论》:“新都袭汉,易于拾遗也。”

  • 暴露无遗

    暴露无遗[ bào lù wú yí ]

    解释:暴露:显露,显现;遗:遗漏。全都暴露出来。

    出处: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二章:“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,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。”

  • 道无拾遗

    道无拾遗[ dào wú shí yí ]

    解释: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同“道不拾遗”。

    出处:《东观汉记·光武帝纪》:“商贾重宝,单车露宿,牛马放牧,道无拾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