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遇到困难不退缩省外成语

更新:
形容遇到困难不退缩省外成语:抱头缩项、不屈不挠、扯鼓夺旗、冲锋陷阵、大勇若怯、大智大勇、打退堂鼓、淡然处之、胆小如鼠、蹈锋饮血、奋不顾身、高歌猛进、故步自封、裹足不前、兼人之勇、见义勇为、恇怯不前、临危不惧、临阵脱逃、马不停蹄、匹马一麾、怯…
  • 按部就班

    按部就班[ àn bù jiù bān ]

    解释:部、班:门类,次序;就:归于。按照一定的步骤、顺序进行。也指按老规矩办事,缺乏创新精神。

    出处: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然后选义案部,考辞就班。”

  • 百折不挠

    百折不挠[ bǎi zhé bù náo ]

    解释:折:挫折;挠:弯曲。比喻意志坚强,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,毫不动摇退缩。

    出处:汉·蔡邕《太尉乔玄碑》:“其性庄,疾华尚朴,有百折不挠,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。”

  • 扯鼓夺旗

    扯鼓夺旗[ chě gǔ duó qí ]

    解释:形容作战勇敢。

    出处:元·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三折:“统雄兵劈面相持,驱貔虎扯鼓夺旗。”

  • 胆小如鼠

    胆小如鼠[ dǎn xiǎo rú shǔ ]

    解释:胆子小得象老鼠。形容非常胆小。

    出处:《魏书·汝阴王天赐传》:“言同百舌,胆若鼷鼠。”

  • 淡然处之

    淡然处之[ dàn rán chǔ zhī ]

    解释: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,不拿它当回事。

    出处:刘心武《钟鼓楼》第五章:“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。”

  • 蹈锋饮血

    蹈锋饮血[ dǎo fēng yǐn xuè ]

    解释:形容勇敢,不怕牺牲。

    出处:清·吴敏树《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》:“公骤起乡闾,捐家室,誓徒旅,蹈锋饮血,其军最为雄健矣。”

  • 奋不顾身

    奋不顾身[ fèn bù gù shēn ]

    解释:奋勇向前,不考虑个人安危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。”

  • 赴汤蹈火

    赴汤蹈火[ fù tāng dǎo huǒ ]

    解释:赴:走往;汤:热水;蹈:踩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故能使其众,蒙矢石,赴汤火。”晋·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
  • 故步自封

    故步自封[ gù bù zì fēng ]

    解释:故:旧;故步:旧时行步之法,引伸为旧法;封: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。比喻守着老一套,不求进步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昔有学步于邯郸者,曾未得其仿佛,又复失其故步,遂匍匐而归耳。”

  • 裹足不前

    裹足不前[ guǒ zú bù qián ]

    解释:裹:缠。停步不前,好象脚被缠住了一样。

    出处:秦·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使天下之士,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。”

  • 兼人之勇

    兼人之勇[ jiān rén zhī yǒng ]

    解释:兼人:一人抵多人;勇:勇敢。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。形容十分勇敢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受辱于胯下,无兼人之勇,不足畏也。”

  • 恇怯不前

    恇怯不前[ kuāng qiè bù qián ]

    解释:恇怯:恐惧畏缩。恐惧畏缩,不敢向前。

    出处:《宋史·杨琼传》:“及闻清远之败,益恇怯不前。”

  • 临危不惧

    临危不惧[ lín wēi bù jù ]

    解释:遇到危难的时候,一点也不怕。

    出处:《邓析子·无厚》:“死生自命,贫富贱者,不知时也,故临难不惧。”

  • 临阵脱逃

    临阵脱逃[ lín zhèn tuō táo ]

    解释:临到打仗时逃跑了。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。

    出处: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四回:“你们中国的兵勇,一到有起事来 ,不是半途溃散,便是临阵脱逃,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,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。”

  • 匹马一麾

    匹马一麾[ pǐ mǎ yī huī ]

    解释:一匹马一杆旗。形容勇敢善战。

    出处:元·脱脱《辽史》卷五十八:“辽太祖匹马一麾,斥地万里,经营四方,末尝宁居,所至乐从,用此道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