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四字成语形容和尚

更新:
用四字成语形容和尚:把素持斋、半路修行、不三不四、不僧不俗、餐松啖柏、吃四方饭、大喝一声、当头棒喝、遁入空门、遁迹空门、含糊不清、开山祖师、科班出身、老僧入定、六根清净、六根清静、六尘不染、面壁功深、念念有词、跑了和尚跑不了寺、清心寡欲、僧…
  • 天花乱坠

    天花乱坠[ tiān huā luàn zhuì ]

    解释: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,感动了上天,天上纷纷落下花来。形容说话有声有色,极其动听(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)。

    出处:《心地观经·序品》:“六欲诸天来供养,天华(花)乱坠遍虚空。”

  • 顽石点头

    顽石点头[ wán shí diǎn tóu ]

    解释:形容道理说得透彻,使人心服。

    出处:《莲社高贤传》:“竺道生入虎丘山,聚石为徒,讲《涅槃经》,群石皆点头。”

  • 沿门托钵

    沿门托钵[ yán mén tuō bō ]

    解释:钵: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。原指僧徒化缘。比喻挨家乞讨。

    出处:清·无名氏《杜诗言志》卷一:“故读者于此等处最要分别,不然则视少陵为随地蓦缘,沿门托钵者流矣。”

  • 在家出家

    在家出家[ zài jiā chū jiā ]

    解释:指不出家当和尚,清心寡欲,在家修行。

    出处:《法苑珠林》卷一0七:“在家出家,平等而受。”

  • 半路出家

    半路出家[ bàn lù chū jiā ]

    解释: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。比喻中途改行,从事另一工作。

   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二回:“这和尚是半路出家的。”

  • 不三不四

    不三不四[ bù sān bù sì ]

    解释:指不正派,也指不象样子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七回:“这伙人不三不四,又不肯近前来,莫不要攧洒家。”

  • 半路修行

    半路修行[ bàn lù xiū xíng ]

    解释: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。比喻中途改行,从事另一工作。

    出处:参见“半路出家”。

  • 六根清静

    六根清静[ liù gēn qīng jìng ]

    解释:六根:佛家语,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。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。

    出处:《法华经·法师功德品》:“以是功德,庄严六根,皆令清静。”

  • 面壁功深

    面壁功深[ miàn bì gōng shēn ]

    解释:面壁:佛家语,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。和尚面壁静修,道行很深。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。

    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一:“寓止于嵩山少林寺,面壁而坐,终日默然,人莫之测,谓之壁观婆罗门。”

  • 遁迹空门

    遁迹空门[ dùn jì kōng mén ]

    解释:指出家。避开尘世而入佛门。同“遁入空门”。

    出处:《天雨花》第五回:“逼得我,此一身,走投无路,因此上,来披剃,遁迹空门。”

  • 生公说法

    生公说法[ shēng gōng shuō fǎ ]

    解释:生公:晋末高僧竺道生,世称生公。竺道生解说佛法,能使顽石点头。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,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。

    出处:《莲社高贤传》:“竺道生入虎丘山,聚石为徒,讲《涅槃经》,群石皆点头。”

  • 一尘不染

    一尘不染[ yī chén bù rǎn ]

    解释:原指佛教徒修行时,排除物欲,保持心地洁净。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,坏风气的影响。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、干净。

    出处:唐·释道世《法苑珠林》:“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,土不著足,随岚风来,吹破土山,令散为尘,乃至一尘不著佛身。”宋·张耒《腊月小雪后圃梅开》:“一尘不染香到骨,姑射仙人风露身。”

  • 有声有色

    有声有色[ yǒu shēng yǒu sè ]

    解释: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。

    出处:清·洪亮吉《北江诗话》卷一:“写月有声有色如此,后人复何着笔耶?”

  • 蜀鄙二僧

    蜀鄙二僧[ shǔ bǐ èr sēng ]

    解释:蜀:四川;鄙:边境;僧:和尚。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。

    出处:蜀之鄙有二僧,其一贫,其一富。 《白鹤堂时文集》

  • 托钵沿门

    托钵沿门[ tuō bō yán mén ]

    解释:钵:僧尼的食器。比喻挨家乞求施舍

    出处: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:“昼则托钵沿门,夜则栖身檐下,盖不知几经日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