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识字的成语有哪些

更新:
形容识字的成语有哪些:碍口识羞、博识洽闻、不学无术、不打不相识、不识时务、不识局面、不识之无、不识泰山、才蔽识浅、才高识远、见多识广、庐山真面、庐山真面目、目不识丁、识微见远、识时务者为俊杰、识时达变、似曾相识、素不相识、通元识微、无般不识…
  • 不识时务

    不识时务[ bù shí shí wù ]

    解释:时务:当前的形势和潮流。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。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张霸传》:“邓骘当朝贵盛,闻霸名行,欲与结交,霸逡巡不答。众人笑其不识时务。”

  • 不识抬举

    不识抬举[ bù shí tái jǔ ]

    解释:识:认识,理解;抬举:赞扬,器重。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。

    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4回:“这和尚好不识抬举。”

  • 不识泰山

    不识泰山[ bù shí tài shān ]

    解释:不认识泰山。比喻见闻太窄,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回:“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。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”

  • 不识一丁

    不识一丁[ bù shí yī dīng ]

    解释: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

  • 不识之无

    不识之无[ bù shí zhī wú ]

    解释:连“之”字、“无”字都不认识。形容人不识字,文化水平很低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,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”

  • 不学无术

    不学无术[ bù xué wú shù ]

    解释:学:学问;术:技能。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。现指没有学问,没有本领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赞》:“然光不学亡术,暗于大理。”

  • 不打不相识

    不打不相识[ bù dǎ bù xiāng shí ]

    解释:指经过交手,相互了解,能更好地结交、相处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8回:“戴宗道:‘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。常言道:不打不成相识。’”

  • 庐山真面目

    庐山真面目[ 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 ]

    解释: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。

    出处: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
  • 目不识丁

    目不识丁[ mù bù shí dīng ]

    解释:连最普通的“丁”字也不认识。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今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力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

  • 通元识微

    通元识微[ tōng yuán shí wēi ]

    解释: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。

    出处:明·张居正《礼乐记》:“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,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,倘有通元识微之士,能于器数之间,仰溯圣人之蕴者,则有司存焉。”

  • 见多识广

    见多识广[ jiàn duō shí guǎng ]

    解释:见过的多,知道的广。形容阅历深,经验多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一:“还是大家宝眷,见多识广,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。”

  • 庐山真面

    庐山真面[ lú shān zhēn miàn ]

    解释:庐山:山名,在江西省九江市南。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。

    出处:清·杨伦《序》:“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,自非摧陷廓清,不见庐山真面。”

  • 识微见远

    识微见远[ shí wēi jiàn yuǎn ]

    解释: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。

    出处: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11卷:“是时海禁初开,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。”

  • 无般不识

    无般不识[ wú bān bù shí ]

    解释:犹百般,用尽方法。

  • 胸无点墨

    胸无点墨[ xiōng wú diǎn mò ]

    解释: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。指人没有文化。

    出处:清·淮阴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上:“某家本殷实,父母以独子故,甚爱之,读书十年,胸无点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