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矫正问题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矫正问题的成语:拨乱诛暴、补偏救弊、补过拾遗、诚意正心、东扶西倒、对症之药、度己以绳、扶正祛邪、格其非心、顾此失彼、挢抂过正、矫世励俗、矫世变俗、矫枉过直、矫枉过正、矫枉过中、矫枉过当、禁乱除暴、禁暴止乱、禁暴诛乱、禁暴正乱、救乱除暴、…
  • 顺美匡恶

    顺美匡恶[ shùn měi kuāng è ]

    解释:歌颂美善,纠正过失。

    出处:《孝经·事君》:“子曰:君子之事上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。”

  • 绳愆纠缪

    绳愆纠缪[ shéng qiān jiū miù ]

    解释:改正过失,纠正错误。绳:纠正。愆:过失。谬:错误。

    出处:唐·柳宗元《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》:“绳愆纠缪,列群肃澄之风。”

  • 枉己正人

    枉己正人[ wǎng jǐ zhèng rén ]

    解释:枉:弯曲,不正;正:纠正。自己立脚不正,却要去纠正别人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。”

  • 枉矫过激

    枉矫过激[ wǎng jiǎo guò jī ]

    解释:犹言矫枉过正。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

    出处:明·文征明《铁柯记》:“昔刘器之不为枉矫过激之行,而耿挺特达,卓有建明。”

  • 隙大墙坏

    隙大墙坏[ xì dà qiáng huài ]

    解释:墙缝大了就要倒。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,就会造成祸害。

    出处:《商君书·修权》:“蠹众而木折,隙大而墙坏。”

  • 一匡天下

    一匡天下[ yī kuāng tiān xià ]

    解释:匡:纠正;天下: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,即整个中国。纠正混乱局势,使天下安定下来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宪问》:“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赐。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祍矣。”

  • 真心实意

    真心实意[ zhēn xīn shí yì ]

    解释:心意真实诚恳,没有虚假。

   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海深须见底,各办着个真心实意。”

  • 挢抂过正

    挢抂过正[ jiǎo kuāng guò zhèng ]

    解释:矫枉过正。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。

  • 矫枉过当

    矫枉过当[ jiǎo wǎng guò dāng ]

    解释: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同“矫枉过正”。

    出处: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卷四:“石公此论,未为不是;惜乎矫枉过当,遂开后人口实。”

  • 矫枉过直

    矫枉过直[ jiǎo wǎng guò zhí ]

    解释: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同“矫枉过正”。

    出处: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篇叙外传记》:“子之复仇,臣之讨贼,至诚感天,矫枉过直,乳狗哺虎,不计祸福。”

  • 矫世变俗

    矫世变俗[ jiǎo shì biàn sú ]

    解释:指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。

    出处: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:“安石议论高奇,能以辨博济其说,果于自用,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。”

  • 矫枉过中

    矫枉过中[ jiǎo wǎng guò zhōng ]

    解释: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同“矫枉过正”。

    出处:唐·张说《吊陈司马书》:“矫枉过中,斯害也已。”

  • 矫世励俗

    矫世励俗[ jiǎo shì lì sú ]

    解释:矫世:纠正世风。励:鼓励。改变颓废的世风,鼓励淳厚的民俗。

    出处:宋·王禹偁《四皓庙碑》:“远害全身,矫世励俗。清泉洗耳,紫芝充腹。”

  • 匡谬正俗

    匡谬正俗[ kuāng miù zhèng sú ]

    解释:纠正错误,矫正陋习。

    出处:唐·颜师古有《匡谬正俗》八卷。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嗟呼!后人之于古人,人誉亦誉,人毁亦毁,因其一节之长,遗其全体之短,习非胜是,好恶不公,有起而匡谬正俗者,辄谓伤忠厚焉。”

  • 匡其不逮

    匡其不逮[ kuāng qí bù dǎi ]

    解释:匡:纠正。逮:及,达到。不逮:达不到的地方。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。亦作“匡所不逮”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择其能正色弼违,匡救不逮者,以兼此选。”

形容矫正问题的词语(1个)

  • 格其非心格:正;非:不正确。纠正错误、不正确的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