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小而精巧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小而精巧的成语:八面玲珑、白藋同心、丹楹刻桷、雕玉双联、独具一格、独运匠心、飞阁流丹、勾心斗角、钩心斗角、慧心巧思、匠心独出、匠心独运、匠心独妙、精妙绝伦、明争暗斗、无与伦比、下临无地、用尽心机、别出心裁、待人接物、面面俱到1、八面玲珑…
  • 八面玲珑

    八面玲珑[ bā miàn líng lóng ]

    解释:玲珑:精巧细致,指人灵活、敏捷。本指窗户明亮轩敞。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,待人接物面面俱到。

    出处:元·马熙《开窗看雨》诗:“八面玲珑得月多。”

  • 待人接物

    待人接物[ dài rén jiē wù ]

    解释:物:人物,人们。指跟别人往来接触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教以慎于接物,推贤士为务。”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五:“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,汲引后进,待人接物者如此。”

  • 雕玉双联

    雕玉双联[ diāo yǔ shuāng lián ]

    解释:雕玉:用玉雕成,形容华美、工巧;双联:律诗中相对偶的两句。形容属对极为精巧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》诗:“寸截金为句,双雕玉作联。”

  • 独运匠心

    独运匠心[ dú yùn jiàng xīn ]

    解释:匠心:精巧的心思。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。

    出处:郑逸梅《艺坛百影·陈从周与纽约明轩》:“他的旁艺,如制缠枝杖,独运匠心,修短适度,且刻铭识,以贻朋友,大有庾子三所谓‘秋藜促节,白藋同心’之致。”

  • 飞阁流丹

    飞阁流丹[ fēi gé liú dān ]

    解释:飞阁:架空建造的阁道;流丹:彩饰的漆鲜艳欲流。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。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。

    出处: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层峦耸翠,上出重霄,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”

  • 慧心巧思

    慧心巧思[ huì xīn qiǎo sī ]

    解释:聪明的心地,精巧的构思。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,别出心裁。

    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47回:“炀帝与萧后看了一会,说道:‘妃子慧心巧思,可谓出神入化矣!’”

  • 匠心独运

    匠心独运[ jiàng xīn dú yùn ]

    解释:匠心:工巧的心思。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。

    出处:唐 王士源《孟浩然集序》:“文不按古,匠心独妙。”

  • 精妙绝伦

    精妙绝伦[ jīng miào jué lún ]

    解释:精:精巧。绝伦:无与伦比。精巧美妙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宋·周密《武林旧事·灯品》:“灯只至多,苏、福为冠,新安晚出,精妙绝伦。”

  • 无与伦比

    无与伦比[ wú yǔ lún bǐ ]

    解释:伦比:类比,匹敌。指事物非常完美,没有能跟它相比的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论佛骨表》:“数千百年以来,未有伦比。”

  • 用尽心机

    用尽心机[ yòng jìn xīn jī ]

    解释:心机:心思。用尽了心思。

    出处:明·王世贞《鸣凤记》第四出:“若不投其所好,怎得重用?因此费尽心机,访得今日是他生日,预差人浇成一对寿烛。”

  • 别出心裁

    别出心裁[ bié chū xīn cái ]

    解释:别:另外;心裁:心中的设计、筹划。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。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。

    出处:明·李贽《水浒全书发凡》:“今别出心裁,不依旧样,或特标于目外,或叠采于回中。”

  • 白藋同心

    白藋同心[ bái diào tóng xīn ]

    解释:犹言心如野草。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。

    出处:北周·庾信《竹杖赋》:“秋藜促节,白藋同心。终堪荷蓧,自足驱禽。”

  • 匠心独妙

    匠心独妙[ jiàng xīn dú miào ]

    解释:匠心:精巧的构思。独妙:独到的巧妙。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。亦作“匠心独出”、“匠心独运”。

    出处:唐·王士源《孟浩然集序》:“文不按古,匠心独妙。”

  • 面面俱到

    面面俱到[ miàn miàn jù dào ]

    解释:各方面都能照顾到,没有遗漏疏忽。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,但一般化。

   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七回:“这位单道台办事一向是面面俱到,不肯落一点褒贬的。”

  • 明争暗斗

    明争暗斗[ míng zhēng àn dòu ]

    解释: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。形容各用心思,互相排挤。

    出处: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两方明争暗斗,各不相让,一天利害一天,闹成所谓‘府院之争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