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一个字是功的成语

更新:
最后一个字是功的成语:不得已而为之、不得已而用之、大而化之、等而上之、等而下之、等闲视之、笃而论之、反其道而行之、反其意而用之、分而治之、感慨系之、高山仰之、姑妄言之、好恶同之、好自为之、何德堪之、极而言之、计无复之、兼而有之、敬鬼神而远之…
  • 默而识之

    默而识之[ mò ér shí zhī ]

    解释:默:不语,不说话。识:记。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。

  • 鸣鼓而攻

    鸣鼓而攻[ míng gǔ ér gōng ]

    解释:比喻宣布罪状,加以遣责或讨伐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季氏富于周公,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。子曰:‘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’”

  • 偶一为之

    偶一为之[ ǒu yī wéi zhī ]

    解释:指平常很少这样做,偶尔才做一次。

   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纵囚论》:“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,可偶一为之尔。”

  • 品而第之

    品而第之[ pǐn ér dì zhī ]

    解释:品:品评,区分;第:等第,等级。品评优劣而后确定他的等级。

    出处: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上》:“坚亲临太学,考学生经义优劣,品而第之。”

  • 人人得而诛之

    人人得而诛之[ rén rén dé ér zhū zhī ]

    解释:得:可以,能够;诛:杀死。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。极言某人罪大恶极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,人得而诛之。”

  • 生而知之

    生而知之[ shēng ér zhī zhī ]

    解释: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。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敏以求之者也。’”

  • 神而明之

    神而明之[ shén ér míng zhī ]

    解释:指表面玄妙的事理。

    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化而裁之,存乎变;推而行之,存乎通;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”

  • 是非之心

    是非之心[ shì fēi zhī xīn ]

    解释: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。

    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

  • 思所逐之

    思所逐之[ sī suǒ zhú zhī ]

    解释:盘算着如何驱赶他们。

  • 推而广之

    推而广之[ tuī ér guǎng zhī ]

    解释:广:宽,大。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。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。

    出处:南朝·梁·萧统《文选·序》:“若其纪一事,咏一物,风云草木之兴,鱼虫禽兽之流,推而广之,不可胜载矣。”

  • 无所用之

    无所用之[ wú suǒ yòng zhī ]

    解释: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。

    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得志于齐,犹获石田也。无所用之。”

  • 小大由之

    小大由之[ xiǎo dà yóu zhī ]

    解释:指用途可大可小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……小大由之。”

  • 心向往之

    心向往之[ xīn xiàng wǎng zhī ]

    解释: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。

    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”

  • 心乡往之

    心乡往之[ xīn xiāng wǎng zhī ]

    解释: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。

    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《诗》有之:‘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’虽不能至,然心乡往之。”

  • 要而言之

    要而言之[ yào ér yán zhī ]

    解释:概括地说,简单地说。

    出处:晋 陆机《五等诸侯论》:“且要而言之,五等之君,为己思治。”

最后一个字是功的词语(7个)

  • 使之闻之闻:听见。故意让人听见。
  • 十世宥之宥:赦罪。指为国立下功绩的人,其千百年后,还要饶恕其犯罪的子孙。
  • 反其意而用之其:他的;意:意义;用:使用。指按照与原来相反的意思去引用或使用词语、典故等。也用来指文艺创作等有创新或突破前人的束缚。
  • 慨乎言之慨:感慨。形容非常有感触地谈论某事。
  • 漠然视之很冷淡地看待。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,放在一边不理。
  • 片言折之折:使人折服;之:代词,指人。用简短的几句知使人折服。形容话虽少,说服力却很强。
  • 统而言之总的说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