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知识没有掌握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知识没有掌握的成语:博而不精、不学无术、不甚了了、不识之无、持之以恒、独辟蹊径、浮光掠影、孤陋寡闻、囫囵吞枣、两脚书橱、满腹经纶、目不识丁、目不识字、浅尝辄止、蜻蜓点水、如椽大笔、熟能生巧、天道酬勤、舞文弄墨、胸无点墨、寻根问底、一丁不…
  • 不求甚解

    不求甚解[ bù qiú shèn jiě ]

    解释:只求知道个大概,不求彻底了解。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、不深入。

    出处:晋·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不慕利,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欣然忘食。”

  • 独辟蹊径

    独辟蹊径[ dú pì xī jìng ]

    解释:自己开辟一条路。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。

    出处:清·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上》:“抹倒体裁,声调、气象、格力诸说,独辟蹊径。”

  • 浮光掠影

    浮光掠影[ fú guāng lüè yǐng ]

    解释: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,一晃就消逝。比喻观察不细致,学习不深入,印象不深刻。

    出处:唐·禇亮《临高台》诗:“浮光随日度,漾影逐波深。”

  • 囫囵吞枣

    囫囵吞枣[ hú lún tūn zǎo ]

    解释:囫囵:整个儿。把枣整个咽下去,不加咀嚼,不辨滋味。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。

    出处:《朱子语类·论语十六》:“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,不是囫囵一物。”

  • 两脚书橱

    两脚书橱[ liǎng jiǎo shū chú ]

    解释: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。

    出处:《南史·陆澄传》:“澄当世称为硕学,读《易》三年不解文义,欲撰《宋书》竟不成。王俭戏之曰:‘陆公,书厨也。’”

  • 浅尝辄止

    浅尝辄止[ qiǎn cháng zhé zhǐ ]

    解释:辄:就。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。指不深入钻研。

    出处:清 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:“此物非不可尝,苟文人墨客,浅尝辄止,用以悦性陶情,有何不可?”

  • 蜻蜓点水

    蜻蜓点水[ qīng tíng diǎn shuǐ ]

    解释: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。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。

    出处:唐·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穿花蛱蝶深深见,点水蜻蜓款款飞。”

  • 熟能生巧

    熟能生巧[ shú néng shēng qiǎo ]

    解释:熟练了,就能找到窍门。

    出处:俗话说的熟能生巧,舅兄昨日读了一夜,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,并且连寄女也都听会,所以随问随答,毫不费事。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十一回

  • 学富五车

    学富五车[ xué fù wǔ chē ]

    解释:五车:指五车书。形容读书多,学识丰富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

  • 寻根问底

    寻根问底[ xún gēn wèn dǐ ]

    解释:追求根底。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。同“寻根究底”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回:“至于内中暧昧情节,谁曾亲眼见来,何必去寻根问底!”

  • 一丁不识

    一丁不识[ yī dīng bù shí ]

    解释: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

  • 一窍不通

    一窍不通[ yī qiào bù tōng ]

    解释:窍:洞,指心窍。没有一窍是贯通的。比喻一点儿也不懂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
  • 不甚了了

    不甚了了[ bù shèn liǎo liǎo ]

    解释:甚:很;了了:明白。不很明白,不很懂。

    出处: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黄州野人》:“初不甚了了,养之数日,始能言,乃实人也。”

  • 不识一丁

    不识一丁[ bù shí yī dīng ]

    解释: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

    出处: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

  • 不识之无

    不识之无[ bù shí zhī wú ]

    解释:连“之”字、“无”字都不认识。形容人不识字,文化水平很低。

   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,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