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成语形容使人精神振作奋发

更新:
字成语形容使人精神振作奋发:踔厉风发、踔厉奋发、蹈厉奋发、砥节励行、抖擞精神、斗志昂扬、奋发图强、奋起直追、奋发蹈厉、奋发有为、风华正茂、鼓舞人心、激薄停浇、精神抖擞、精神焕发、老骥伏枥、励精更始、容光焕发、神采奕奕、生龙活虎、竖起脊梁、死…
  • 神采奕奕

    神采奕奕[ shén cǎi yì yì ]

    解释:奕奕:精神焕发的样子。形容精神饱满,容光焕发。

    出处: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玩具》:“细视良久,则笔意透出绢外,神采奕奕。”

  • 竖起脊梁

    竖起脊梁[ shù qǐ jí liáng ]

    解释:比喻振作精神。

    出处:宋·陈亮《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》:“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,然正大之体,挺特之气,竖起脊梁,当时轻重有无,独于门下归心而已。”

  • 投袂而起

    投袂而起[ tóu mèi ér qǐ ]

    解释:投袂:挥动袖子。形容精神振作,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闻之,投袂而起。”

  • 一鼓作气

    一鼓作气[ yī gǔ zuò qì ]

    解释: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勇气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。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,一口气把工作做完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
  • 一蹶不振

    一蹶不振[ yī jué bù zhèn ]

    解释:蹶:栽跟头;振:振作。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。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。

    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说丛》:“一噎之故,绝谷不食,一蹶之故,却足不行。”

  • 有志者事竟成

    有志者事竟成[ 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 ]

    解释:只要有决心,有毅力,事情终究会成功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:“将军前在南阳,建此大策,常以为落落难合,有志者事竟成也。”

  • 有所作为

    有所作为[ yǒu suǒ zuò wéi ]

    解释:可以做事情,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。”

  • 振奋人心

    振奋人心[ zhèn fèn rén xīn ]

    解释:振奋:振作奋发。使人们振作奋发。

    出处:峻青《火把赞》:“啊,火把,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,是那么炽热,那么明亮,那么振奋人心。”

  • 志在四方

    志在四方[ zhì zài sì fāng ]

    解释:四方:天下。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十五回:“妾闻‘男子志在四方’。君壮年不出图仕,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?”

  • 自力更生

    自力更生[ zì lì gēng shēng ]

    解释:更生:再次获得生命,比喻振兴起来。指不依赖外力,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,把事情办好。

    出处: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。 孙中山《中国问题的真解决》

  • 抖擞精神

    抖擞精神[ dǒu sǒu jīng shén ]

    解释:振作起精神。

    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》:“(僧)问:'光吞万象从师道,心月孤圆意若何?'师曰:'抖擞精神着。'”

  • 激薄停浇

    激薄停浇[ jī bó tíng jiāo ]

    解释:形容振作人心,挽回不良的社会风气。

    出处:《梁书·明山宾传》:“此言足使还淳反朴,激薄停浇矣。”

  • 励精更始

    励精更始[ lì jīng gēng shǐ ]

    解释:振作精神,从事革新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其赦天下,与士大夫厉精更始。”

  • 生龙活虎

    生龙活虎[ shēng lóng huó hǔ ]

    解释:形容活泼矫健,富有生气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五回:“城外元兵虽多,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,宗仁、宗义在后,如生龙活虎一般,杀入阵去。”

  • 死气沉沉

    死气沉沉[ sǐ qì chén chén ]

    解释:形容气氛不活泼。也形容人精神消沉,不振作。

    出处:鲁迅《书信集 致吴渤》:“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,凡较好的作品,一定不准出版,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