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一个字是木的成语

更新:
最后一个字是木的成语:八公草木、不识时务、成妖作怪、池鱼林木、触石决木、大兴土木、大红大绿、蜚瓦拔木、诽谤之木、逢场作戏、逢场竿木、浮石沉木、故家乔木、画地刻木、荒淫无度、加油添醋、教猱升木、枯木朽株、枯株朽木、连理之木、良禽择木、鸣于乔木…
  • 鸣于乔木

    鸣于乔木[ míng yú qiáo mù ]

    解释:比喻仕进达于高位。

    出处: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。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”

  • 青黄沟木

    青黄沟木[ qīng huáng gōu mù ]

    解释:为无心仕进的典故。

    出处:《庄子·天地》:“百年之木,破为牺尊,青黄而文之,其断在沟中。比犠尊于沟中之断,则美恶有间矣,其于失性一也。”

  • 人非木石

    人非木石[ rén fēi mù shí ]

    解释: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,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,不同于无生命、无知觉、无感情的树木石头。

    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身非木石,独与法吏为伍,深幽囹圄之中,谁可告愬者?”

  • 人非土木

    人非土木[ rén fēi tǔ mù ]

    解释: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。

    出处: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第十二出:“谢荷公公!张协人非土木,必有报谢之期。”

  • 人非草木

    人非草木[ rén fēi cǎo mù ]

    解释: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,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,不同于无生命、无知觉、无感情的树木石头。同“人非木石”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众人道:‘上复观察,小人们人非草木,岂不省的?’”

  • 添油加醋

    添油加醋[ tiān yóu jiā cù ]

    解释: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,为了夸大,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。

    出处:屈兴栋《血战剑门关》:“我们这些当通信兵的,常在首长身边转,把听来的一些话,添油加醋相互传说着。”

  • 为非作歹

    为非作歹[ wéi fēi zuò dǎi ]

    解释:做种种坏事。

    出处:元·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:“我且拿起来,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,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。”

  • 亡猿祸木

    亡猿祸木[ wáng yuán huò mù ]

    解释:比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。

    出处:《渊鉴类函》卷四三二引《汀州志》:“唐大历中,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,里人欲伐木杀之。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。里人惧,亟走救火,于是群猴脱去。”

  • 行将就木

    行将就木[ xíng jiāng jiù mù ]

    解释:行将:将要;木:指棺材。指人寿命已经不长,快要进棺材了。

    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。”

  • 心若死灰

    心若死灰[ xīn ruò sǐ huī ]

    解释:死灰:已冷却的灰烬。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。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。

    出处: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若然者,正肝胆,遗耳目,心志专于内,通达耦于一,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浑然而往逯然而来,形若槁木,心若死灰。”

  • 心如槁木

    心如槁木[ xīn rú gǎo mù ]

    解释:犹心若死灰。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。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0回:“那个夸说李家小姐标致,说的心如槁木的一位太史公,心中活泼起来。”

  • 悬肠挂肚

    悬肠挂肚[ xuán cháng guà dù ]

    解释:形容挂念之深切。

   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二回 “只为父亲这一事,悬肠挂肚,坐卧不安。”

  • 依草附木

    依草附木[ yī cǎo fù mù ]

    解释:原指鬼神有所依凭,擅作威福。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,为非作歹。也比喻不能自立,依靠别人。

    出处:五代·王周《巫庙》诗:“日既恃威福,岁久为精灵,依草与附木,诬诡殊不经。”

  • 一草一木

    一草一木[ yī cǎo yī mù ]

    解释:比喻极微小的东西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应劭传》:“春一草枯则为灾,秋一木华亦为异。”

  • 移花接木

    移花接木[ yí huā jiē mù ]

    解释: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。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。

   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同窗友认假作真,女秀才移花接木。”

最后一个字是木的词语(1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