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射箭厉害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射箭厉害的成语:百不失一、百中百发、百无一失、弹无虚发、东风射马耳、附耳射声、弓马娴熟、姑射神人、含沙射影、胡服骑射、箭在弦上、箭无虚发、没金饮羽、没金铩羽、南征北战、弩箭离弦、巧发奇中、擒贼先擒王、射利沽名、射影含沙、射像止啼、射石饮…
  • 射石饮羽

    射石饮羽[ shè shí yǐn yǔ ]

    解释:饮:隐没;羽:箭尾的羽毛。箭射到石头里,隐没了箭尾的羽毛。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。后也形容武艺高强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精通》:“养由基射兕中石,矢乃饮羽,诚乎兕也。”

  • 视死如归

    视死如归[ shì sǐ rú guī ]

    解释: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不怕牺牲生命。

    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阵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

  • 射像止啼

    射像止啼[ shè xiàng zhǐ tí ]

    解释:比喻威名远震,使人畏服。

    出处:《汉书·酷吏传·郅都》:“匈奴至为偶人象都(郅都),令骑驰射,莫能中,其见惮如此。此为射像事。”《新唐书·郝玼传》:“虏大畏,道其名,以怖啼?。”此为止啼事。后遂合用以为典实。

  • 射影含沙

    射影含沙[ shè yǐng hán shā ]

    解释:相传江南水中有毒虫名蜮,人在岸上,影见水中,即以气为矢,或含沙以射人。及着皮肌,其疮如疥,中影者亦病。后因称阴谋中伤他人为“射影含沙”。

    出处: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七卷:“输金获兔,犹属幸事,祸人转以福人,射影含沙,徒劳心计。”

  • 射鱼指天

    射鱼指天[ shè yú zhǐ tiān ]

    解释:向天射鱼。比喻虽劳而必无所获。

    出处: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知度》:“射鱼指天,而欲发之当出。舜禹犹若困,而况俗主乎?”

  • 矢不虚发

    矢不虚发[ shǐ bù xū fā ]

    解释:矢:箭。形容射箭本领极高。

    出处:《魏书·王传》:“车驾还,诏健殿后,蠕蠕万骑追之,健与数十骑击之,矢不虚发,所中皆应弦而毙。”

  • 佻身飞镞

    佻身飞镞[ tiāo shēn fēi zú ]

    解释:只身射箭杀敌。形容杀敌英勇,视死如归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·颜延之《阳给事诔》:“瓒誓命沈城,佻身飞镞。”

  • 无的放矢

    无的放矢[ wú dì fàng shǐ ]

    解释:的:靶心;矢:箭。没有目标乱射箭。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,或不切合实际。

    出处:清 梁启超《中日交涉汇评》:“如是,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,直拉杂摧烧之可耳。”

  • 一箭双雕

    一箭双雕[ yī jiàn shuāng diāo ]

    解释:原指射箭技术高超,一箭射中两只雕。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。

    出处:《北史·长孙晟传》:“尝有二雕飞而争肉,因以箭两只与晟,请射取之。晟驰往,遇雕相攫,遂一发双贯焉。”

  • 羿射九日

    羿射九日[ yì shè jiǔ rì ]

    解释:形容为民除害的英勇行为。

    出处:汉·刘安《淮南子》

  • 有的放矢

    有的放矢[ yǒu dǐ fàng shǐ ]

    解释:的:箭靶子;矢:箭。放箭要对准靶子。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。

    出处:宋 叶适《水心别集》:“论立于此,若射之有的也,或百步之外,或五十步之外,的必先立,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。”

  • 邀名射利

    邀名射利[ yāo míng shè lì ]

    解释:指求取名利。

    出处: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32卷:“世人不终耆寿,咸多夭殁者,皆由不自爱惜,忿争尽意,邀名射利,聚毒攻神,内伤骨体,外乏筋肉。”

  • 一射之地

    一射之地[ yī shè zhī dì ]

    解释: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,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。

   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将军若要做女婿呵,可按甲束兵,退一射之地。”

  • 指天射鱼

    指天射鱼[ zhǐ tiān shè yú ]

    解释: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。比喻办事一定落空。

    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尊贤》:“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,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。”

  • 左支右绌

    左支右绌[ zuǒ zhī yòu chù ]

    解释:支:支持;绌:屈曲,引伸为不足。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,左手支持,右手屈曲。指力量不足,应付了这方面,那方面又出了问题。

    出处: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