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心情紧张的成语

更新:
比喻心情紧张的成语:哀而不伤、哀毁瘠立、黯然销魂、百爪挠心、悲不自胜、悲天悯人、悲痛欲绝、屏气慑息、屏气敛息、踣地呼天、不遑暇食、趁火抢劫、诚惶诚恐、赤诚相待、楚囚相对、触物伤情、触目崩心、触目恸心、触目惊心、怆地呼天、捶胸跌脚、捶胸跌足、…
  • 哀而不伤

    哀而不伤[ āi ér bù shāng ]

    解释:哀:悲哀;伤:伤害。忧愁而不悲伤。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

  • 哀毁骨立

    哀毁骨立[ āi huǐ gǔ lì ]

    解释:哀:悲哀;毁:损坏身体;骨立:形容极瘦,只剩下骨架。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孝行纯至,父母卒,哀毁三年,不出庐寝。服竟,羸瘠骨立异形,医疗数年乃起。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王戎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”

  • 黯然销魂

    黯然销魂[ àn rán xiāo hún ]

    解释:黯然:心怀沮丧、面色难看的样子;销魂:灵魂离开肉体。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。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。

    出处: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惟别而已矣。”

  • 哀毁瘠立

    哀毁瘠立[ āi huǐ jī lì ]

    解释: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
    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二回:“众亲戚已到,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,然后大殓治丧。蘧公子哀毁瘠立,极尽半子之谊。”

  • 屏气敛息

    屏气敛息[ bǐng qì liǎn xī ]

    解释: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,暂止住了呼吸。

    出处:汉·蔡邕《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》:“臣邕怔营惭怖,屏气累息,不知所自投处。”

  • 悲痛欲绝

    悲痛欲绝[ bēi tòng yù jué ]

    解释:绝:穷尽。悲哀伤心到了极点。

    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七章:“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,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,跪着呜咽哭啼,直到死在这山脚下。”

  • 屏气慑息

    屏气慑息[ bǐng qì shè xī ]

    解释:暂时止住了呼吸。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状。

    出处:唐·卢肇《上王仆射书》:“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,以仆射为日月照临,多士莫不屏气慑息。”

  • 诚惶诚恐

    诚惶诚恐[ 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 ]

    解释:诚:实在,的确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。

    出处:汉·杜诗《乞退郡疏》:“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”

  • 触目惊心

    触目惊心[ chù mù jīng xīn ]

    解释:看见某种严重情况,心里感到震惊。

    出处:唐·韩愈《昌黎集·贞曜先生墓志铭》:“及其为诗,刿目怵心。”

  • 触目恸心

    触目恸心[ chù mù tòng xīn ]

    解释:恸:极悲哀;大哭。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。

    出处:南朝·梁武帝《追赠张弘籍诏》:“朕少离苦辛,情地弥切,虽宅相克成,辂车靡赠,兴言永往,触目恸心。”

  • 怆地呼天

    怆地呼天[ chuàng dì hū tiān ]

    解释:怆:悲伤,凄楚。悲痛地呼天喊地。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。

   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十卷:“又延两日,夫妻相继而亡,二子呛地呼天,号啕痛哭。”

  • 趁火抢劫

    趁火抢劫[ chèn huǒ qiǎng jié ]

    解释:趁着别人紧张时去捞取私利或害人。

    出处:郭沫若《尚儒村》:“兵队来了,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,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。”

  • 楚囚相对

    楚囚相对[ chǔ qiú xiāng duì ]

    解释: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,相对无策,徒然悲伤。

    出处:南朝·宋刘·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过江诸人,每至美日,辄相邀新亭,藉卉饮宴。周侯(周顗)中坐而叹曰:‘风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异!’皆相视流泪。唯王丞相(王导)愀然变色曰:‘当共戮力王室,克复神州,何至作楚囚相对!’”

  • 触目崩心

    触目崩心[ chù mù bēng xīn ]

    解释: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。

    出处:《南齐书·豫章文献王嶷传》:“缅寻遗烈,触目崩心。”

  • 触物伤情

    触物伤情[ chù wù shāng qíng ]

    解释:触:触动,感动。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。

    出处:晋·张载《七哀诗二首》:“哀人易感伤,触物增悲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