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把怨气撒别人身上的成语

更新:
形容把怨气撒别人身上的成语:藏怒宿怨、池鱼之殃、唇亡齿寒、负诟忍尤、敢怨而不敢言、根株牵连、累及无辜、气愤填膺、迁怒于人、忍气吞声、殃及池鱼、饮恨吞声、怨气满腹1、藏怒宿怨【解释】藏、宿:存留。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。指心怀怨恨,久久难消。…
  • 藏怒宿怨

    藏怒宿怨[ cáng nù sù yuàn ]

    解释:藏、宿:存留。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。指心怀怨恨,久久难消。

    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仁人之于弟也,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。”

  • 池鱼之殃

    池鱼之殃[ chí yú zhī yāng ]

    解释:比喻受牵连而遭到的祸害。

    出处:《剪灯新话·三山福地传》:“汝宜择地而居,否则恐预池鱼之殃。”

  • 唇亡齿寒

    唇亡齿寒[ chún wáng chǐ hán ]

    解释:嘴唇没有了,牙齿就会感到寒冷。比喻利害密要相关。

    出处: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”

  • 负诟忍尤

    负诟忍尤[ fù gòu rěn yóu ]

    解释:忍受指责和怨恨。

    出处:陈夔龙《梦蕉亭杂记》卷一:“责备之严,诚不足怪。庸讵知当局之负诟忍尤,艰难应付,有非楮墨所能罄者。”

  • 敢怨而不敢言

    敢怨而不敢言[ 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 ]

    解释: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。

    出处:宋·邓牧《伯牙琴·吏道》:“吏无避忌,白昼肆行,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,敢怒而不敢诛。”

  • 根株牵连

    根株牵连[ gēn zhū qiān lián ]

    解释:指一方有祸,另一方如同根与株一般不可避免地受到牵累。

    出处:《新唐书·李德裕传赞》:“身为名宰相,不能损所憎,显示挤以仇,使比周势成,根株牵连,贤智播奔,而王室亦衰,宁明有未哲欤?”

  • 累及无辜

    累及无辜[ lěi jí wú gū ]

    解释:累:带累,使受害。辜:罪。使受牵连;连累到没有罪过的人。

   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九回:“制台只得转告首县,又叫他三天之内一定要破案,却不许累及无辜。”清·林则徐《会谕尖沙嘴英国各船货具结进埔告示稿》:“至搜查之时,俱系官员亲身督验,断不至栽赃陷害,累及无辜。”

  • 迁怒于人

    迁怒于人[ qiān nù yú rén ]

    解释: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。

    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”朱熹注:“怒于甲者,不移于乙。”

  • 气愤填膺

    气愤填膺[ qì fèn tián yīng ]

    解释:膺:胸。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。亦作“愤气填膺”、“愤气填胸”、“激愤填膺”。

  • 忍气吞声

    忍气吞声[ rěn qì tūn shēng ]

    解释:忍气:受了气不发作;吞声:不敢出声。指受了气勉强忍耐,有话不敢说出来。

    出处: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从今后忍气吞声,再不敢嚎咷痛哭。”

  • 饮恨吞声

    饮恨吞声[ yǐn hèn tūn shēng ]

    解释:饮恨:强忍怨恨;吞声:哭泣而不敢出声。形容忍恨含悲,不敢表露。

    出处:南朝梁·江淹《恨赋》:“自古皆有死,莫不饮恨而吞声。”

  • 怨气满腹

    怨气满腹[ yuàn qì mǎn fù ]

    解释: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。形容怨愤之气极大。

    出处:《后汉书·祭祀志上》:“即位三十年,百姓怨气满腹。”

  • 殃及池鱼

    殃及池鱼[ yāng jí chí yú ]

    解释: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。

    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必己》:“宋桓司马有宝珠,抵罪出亡,王使人问珠之所在,曰:‘投之池中。’于是竭池而求之,无得,鱼死焉。此言祸福之相及也。”